[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杂质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0199.7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佩文;王丽;刘涛;付兰章;谢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何俊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蓄电池 原料 杂质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杂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各杂质元素用于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检测的标准曲线,所述杂质元素为钴、铬、钡、锰、碲、硒和硅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对原料铅样品进行检测,将测得的各杂质光强代入标准曲线中,获得原料铅样品中各杂质的含量。本发明利用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对原料铅中的杂质含量进行检测,能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准确性;并且,将原料铅中杂质含量检测的对象缩小到钴、铬、钡、锰、碲、硒和硅范围内,较大程度地包括了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可能存在的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的杂质元素,同时减少了检测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杂质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原生铅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原料大多为废旧铅酸蓄电池极板等原料回收再利用后获得的再生铅,其中的杂质含量及种类高于原生铅。因此,为减少铅合金中杂质元素对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需要对原料铅中的杂质元素含量进行检测。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检测原料铅中的杂质含量。例如,申请号为CN201510221599.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铅膏品质的快速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法检测得出铅膏中所含杂质元素以及含铅量;第二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所述第一步中杂质元素的含量。通过该方法,虽然能实现杂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但ICP检测过程中,需要对铅膏进行消解等预处理获得溶液后,才能进行检测,因而存在制样困难、检测周期长的问题,无法快速、便捷、准确地进行杂质含量的检测;此外,该方法虽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法,圈定了铅膏中所含的杂质元素,减少了ICP定量分析过程中的工作量,但其圈定的杂质元素范围较宽,部分杂质元素对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小,因而仍然存在较多的无用检测,增加了标准曲线建立、铅膏样品检测等过程中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杂质含量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对原料铅中的杂质含量进行检测,能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准确性;并且,将原料铅中杂质含量检测的对象缩小到钴、铬、钡、锰、碲、硒和硅范围内,较大程度地包括了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可能存在的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的杂质元素,同时减少了检测工作量。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检测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杂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各杂质元素用于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检测的标准曲线,所述杂质元素为钴、铬、钡、锰、碲、硒和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2)采用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对原料铅样品进行检测,将测得的各杂质光强代入标准曲线中,获得原料铅样品中各杂质的含量。
发明人通过研究不同来源的铅酸蓄电池原料铅(包括废旧铅酸蓄电池极板以及其他回用铅合金)中的杂质种类,以及各杂质对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发现钴、铬、钡、锰、碲、硒、硅这7种元素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各种来源的铅酸蓄电池原料铅中,且对铅酸蓄电池的影响很大。基于此,本发明将原料铅中杂质含量检测的对象确定在钴、铬、钡、锰、碲、硒和硅的范围内,能在确保原料铅质量分析的科学性的情况下,避免无用检测,减小杂质含量检测过程中的工作量。
相较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检测原料铅中的杂质含量而言,本发明采用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可直接对原料铅样品进行检测,无需经过消解等预处理过程,大大减小了检测过程中各工作量,缩短了检测周期;并且,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能够更高精度地识别杂质元素,且在检测过程中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更高的线性相关性,因而对杂质元素的检测准确性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的检测波长为120~8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0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