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水稻中镉、镍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7100.8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8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叶雪珠;陈德;赵首萍;肖文丹;张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何俊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水稻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水稻中镉、镍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重金属复合调理剂撒施在镉、镍污染的土壤中并与土壤混匀,施撒基础肥料,然后移栽或撒播水稻;所述重金属复合调理剂为负载有钙镁磷肥和氧化钙的多孔生物质炭颗粒;(2)在水稻分蘖期至扬花期喷施叶面阻控剂;(3)根据土壤水肥状况进行浇水、补肥,按常规方法种植水稻。本发明采用有机无机复合的重金属复合调理剂结合叶面阻控,可显著降低稻米中镉、镍含量并提高水稻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水稻中镉、镍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土壤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报道,全国总的土壤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占总超标点位数的82.8%。而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情况中,又以镉、镍、汞等重金属超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镉污染,点位超标率高达7%,并且在逐年增长中。土壤环境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影响了作物产量、品质,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蓄积起来。在近几年镉、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报道中,表明了人类摄入过量的镉极易引起前列腺癌、肾癌、胃癌、痛痛病等严重甚至难以治愈的疾病;而镍化合物在2017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因此对镉和镍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减少来自土壤的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包括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而常用的方法有土壤客土法、溶剂淋洗法、排土法、生物修复法、蒸馏萃取法、电动修复法等。然而目前的土壤修复方法,因工程量大或费用高昂或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结构破坏或二次污染等缺点,还不能在田间推广使用。此外,针对污染治理主要也是针对镉污染,而对镍污染减缓治理未见有技术。
原位钝化技术费用低、见效快、可实现边治理边生产,对快速高效治理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酸性土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钝化调理类产量繁多,大部分钝化调理剂成分和作用机理较为单一,用于对土壤重金属的固定存在一定缺陷;且长期施用单一钝化调理剂也容易产生新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或成本过高。例如,石灰作为钝化剂施入土壤作用不持久,须经常施用,而长期大量施用石灰会引起土壤过度石灰化、土壤板结,也可能造成作物减产等问题;而单一使用生物质炭成本过高,约1000-2000元/亩,且降幅不高。因此,开发新型高效、持久、环境友好型的土壤重金属钝化调理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水稻中镉、镍含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有机无机复合的重金属复合调理剂结合叶面阻控,可显著降低稻米中镉、镍含量并提高水稻产量。并且,本发明的重金属复合调理剂持久性更强。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水稻中镉、镍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重金属复合调理剂撒施在镉、镍污染的土壤中并与土壤混匀,施撒基础肥料,然后移栽或撒播水稻;所述重金属复合调理剂为负载有钙镁磷肥和氧化钙的多孔生物质炭颗粒。
(2)在水稻分蘖期至扬花期喷施叶面阻控剂。
(3)根据土壤水肥状况进行浇水、补肥,按常规方法种植水稻。
本发明采用有机无机复合的重金属复合调理剂结合叶面阻控,可显著降低稻米中镉、镍含量并提高水稻产量。具体地:本发明的重金属复合调理剂的主要成分为石灰(氧化钙)、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其中,石灰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增加土壤负电荷,从而提高土壤颗粒对土壤中Cd、Ni离子的吸附、络合甚至形成沉淀。生物质炭表面有许多如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及负电荷,能够配合石灰一同吸附、络合溶液中的Cd、Ni等重金属离子甚至形成沉淀,降低其移动性。钙镁磷肥可通过化学作用与Cd、Ni等重金属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来钝化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7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