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硬质堤岸改造的净水型护岸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4744.1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3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吕红波;安禹辰;许伟;孙秋慧;廖先容;付震;王文华;席力蒙;李建生;林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4;A01G9/02;C02F3/32;C02F3/34;C02F1/2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2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硬质 堤岸 改造 净水 护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硬质堤岸改造的净水型护岸,包括格宾石笼、透水型U型槽、碎石、混合种植土和水生植物,格宾石笼根据原护岸的形状竖直或阶梯状放置,碎石铺设在格宾石笼与原护岸的空隙中,透水型U型槽位于格宾石笼的顶部贴近护岸处,透水型U型槽相互连接,内部装有混合种植土,水生植物种植于透水型U型槽内部。本发明的净水型护岸,适用性强、环境效益高、成本较低、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效果好,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堤岸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直立式或陡坡式硬质堤岸改造的净水型护岸。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水系对城市的诞生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美丽生态河流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自然状态下,堤岸实质上是一个水陆过渡区,在这个区域内水体和土壤之间发生着密切的物质交换,具有空间异质性高、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频繁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堤岸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与丰富的生物群落,这成为维持水系生态服务功能的自然基础。然而,由于对日常管理维护方便、易于施工、航运、防洪等要求以及为服务城镇建筑与道路等设施的开发建设,城市水系的大量堤岸被人工硬质化加固。硬质堤岸破坏了其作为水陆过渡区的物质基础,其结果就是将水系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割裂为水体和硬质堤岸两个独立部分。这种做法直接损害了水系在城市中的物质循环、生物栖息、美学价值等功能,不仅导致了城市水系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而且还削弱了水系对城市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最终对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对硬质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河道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的一种可持续途径。目前常用的硬质堤岸生态化改造技术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技术、植被砼技术、生态鱼巢砖技术等。其中,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技术是通过在河道沿岸进行挺水、浮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配置,在河道中提供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枢纽,为河流生物的生存、栖息和繁衍创造条件;植被砼是一种能在其表面栽种植物的混凝土,可用于硬质堤岸的绿化和对径流污染的削减;生态鱼巢砖是由多个砌块组合构成的一种自嵌式植生挡墙,可为众多鱼类、昆虫类提供产卵场所和休憩空间。然而,目前的硬质堤岸生态化改造技术还存在着一些局限,多数措施在堤岸较陡或竖直时的适用性较差,且对径流污染与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较弱;部分措施施工难度较大,投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城市河流水系硬质堤岸不足及堤岸改造技术缺点,提供一种结合硬质堤岸特点,对河流水系现有直立式或陡坡式硬质堤岸进行改造,从而增强堤岸生态和净水功能的的净水型护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硬质堤岸改造的净水型护岸,包括格宾石笼、透水型U型槽、碎石、混合种植土和水生植物,格宾石笼根据原护岸的形状竖直或阶梯状放置,碎石铺设在格宾石笼与原护岸的空隙中,透水型U型槽位于格宾石笼的顶部贴近护岸处,透水型U型槽相互连接,内部装有混合种植土,水生植物种植于透水型U型槽内部。
所述格宾石笼的顶高程低于常水位下方10~20cm,格宾石笼孔径为5cm*5cm,内部装填粒径为6~8cm的具有氮、磷吸附作用的人工多孔净污材料。
所述碎石的粒径为6~8cm。
所述透水型U型槽下部位于水中,顶高程位于常水位上方5~15cm。
所述混合种植土包括种植土和人工多孔净污材料,二者质量比例为1:1。
所述水生植物包括千屈菜、菖蒲、美人蕉,沿河道护岸分段种植,依次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城市河流水系硬质堤岸不足及堤岸改造技术缺点,提供一种适用性强、环境效益高、净化能力强的净水型护岸,用于城市河流水系硬质堤岸的生态化改造,在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4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