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废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3622.0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钱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西南州瑞力恒塑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4 | 分类号: | B29B17/04;B08B3/10;B01D29/03;B01D2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舟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77 | 代理人: | 贾年龙 |
地址: | 561400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废旧 塑料薄膜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包括箱体一。该用于废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启动电机一,使两个粉碎辊一快速的对从进料口中进入粉碎腔内部的废旧塑料薄膜进行快速粉碎,然后通过导料罩将初次粉碎的废旧塑料薄膜导至两个粉碎杆二之间,通过启动电机二并配合两个齿轮二使两个粉碎杆二对废旧塑料薄膜进行二次粉碎,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无需重新将未粉碎完全的废旧塑料薄膜取出然后进行二次重新粉碎,提高粉碎的效率,在隔板左侧将粉碎后的废旧塑料薄膜碎片进行清理,然后通过出料杆上的螺旋叶片运输出进行下一工序,在隔板上开设有出水孔便于潮湿的塑料薄膜碎片内的水流回,提高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废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塑料原料涨价对该市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废弃塑料价格也大幅上涨。目前我国在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围绕塑料与环境这一中心展开。废弃塑料薄膜回收后需要进行清洗才能再次加工;现有的废弃塑料薄膜清洗装置需要使用大量水,而且清洗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废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废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包括箱体一,所述箱体一竖直设置,所述箱体一右侧竖直固定设置有箱体二,所述箱体一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粉碎机构和循环用水机构,所述箱体二内部设置有清洗出料机构;
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电机一、两个粉碎杆一、两个粉碎辊一、两个齿轮一、导料罩、两个粉碎杆二、齿轮二、托板、电机二,所述箱体一顶端内部开设有粉碎腔,所述箱体一顶面贯通粉碎腔内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电机一固定设置在箱体一左侧面,两个所述粉碎杆一前后水平设置在粉碎腔内部,两个所述粉碎杆一左端通过轴承座一与箱体一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粉碎杆一右端贯穿箱体一延伸至箱体一外侧设置,两个所述粉碎辊一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粉碎杆一表面,两个所述齿轮一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粉碎杆一右端表面,所述导料罩固定设置在两个粉碎杆一下方,所述导料罩截面为锥形设置,所述导料罩底面开口设置,所述粉碎腔底端内壁开设有通料孔,通料孔与箱体二内部贯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机一输出杆贯穿箱体一与前方粉碎杆一左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粉碎辊一侧面相互啮合,两个所述齿轮一侧面相互啮合,启动电机一,配合两个齿轮一使两个粉碎杆一转动,使两个粉碎辊一快速的对从进料口中进入粉碎腔内部的废旧塑料薄膜进行快速粉碎。
优选的,两个所述粉碎杆二左右水平设置在导料罩下方,两个所述粉碎杆二后端通过轴承座二与箱体一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粉碎杆二表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错位的刀盘,两个所述粉碎杆二前端贯穿箱体一内壁延伸至箱体一前方,通过导料罩将初次粉碎的废旧塑料薄膜导至两个粉碎杆二之间,通过启动电机二并配合两个齿轮二使两个粉碎杆二对废旧塑料薄膜进行二次粉碎,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
优选的,所述托板水平固定设置在箱体一正面,所述电机二固定设置在托板顶面,所述电机二输出杆与左侧粉碎杆二前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齿轮二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粉碎杆二前端表面,两个所述齿轮二侧面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清洗出料机构包括隔板、清洗杆、两个伞齿轮、固定板、出料杆、螺旋叶片、两个皮带轮、过滤板一、过滤板二、阻料板、连接块、电机三、双槽螺纹杆,所述箱体二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固定板水平固定设置在箱体二内部,所述隔板竖直设置在固定板上方,所述隔板侧面与箱体二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杆和出料杆左右竖直设置在隔板左右两侧,所述清洗杆底端表面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搅拌叶,所述螺旋叶片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套设在出料杆底端表面,所述过滤板一对应出料杆底端位置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箱体二侧面对应出料杆顶端位置开口设置,所述清洗杆和出料杆的顶端均竖直贯穿箱体二内部顶面延伸至箱体二上方,所述清洗杆和出料杆的顶端表面均通过轴承与箱体二内壁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西南州瑞力恒塑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黔西南州瑞力恒塑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3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