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湿热瘀结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0468.1 | 申请日: | 2021-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马素平;赵奇;郝尧坤;肖准;张照兰;李艳敏;姚肖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6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肝硬化 自发性 细菌性 腹膜炎 湿热 瘀结证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湿热瘀结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以解决西医抗感染治疗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耐药率逐渐增高的技术问题。该药物主要由水红花子、马鞭草、大黄、白茅根、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甘草等制成。本发明组方药物配伍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清热利湿、消癥散结、解毒通腑之功效,其重在祛除湿热瘀毒实邪,兼以培补正气,攻补兼施,令气血水调和,诸症得减;能够有效治疗湿热瘀结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其原料来源丰富,服用方便,成本较低,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湿热瘀结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在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感染灶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侵入腹腔诱发的腹水细菌性感染。据统计,在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中SBP发病率高达30%,1年后病死率约为63%;其病死率高的原因考虑与SBP发生后启动以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为主的瀑布式炎症反应,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加快肝硬化病情进展有关。
当前,本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而相关的病原学研究则显示SBP患者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且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因此,认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致病菌主要来自肠道,细菌异位是关键病理环节,即肝硬化时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肠腔内细菌通过破损的肠粘膜屏障异位进入腹膜、腹水等肠外组织器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清除细菌,最终细菌定植于腹水或腹腔而致病。
目前,对于该病症的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抗炎、补充白蛋白、利尿、保肝降酶、退黄及其它对症治疗为主;尽早、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阻止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西医抗感染治疗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仍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耐药率逐渐增高等问题,影响SBP治疗的有效率。
基于此,研究开发出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肝肾功能损害的治疗药物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湿热瘀结证的药物,以解决西医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耐药率逐渐增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了该药物的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病症治法之研究理应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基本病机入手,基于该病证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肠道中大量存在细菌内毒素是病情进展的催化剂的初步认知;发明人进一步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认为:在肝硬化病情进展过程中,肝失疏泄影响机体肠腑的泌别清浊和传化糟粕,导致肠道瘀毒内结,腑气不通,湿、热、瘀、毒诸邪内侵脏腑,“肝脾肾失调,湿热水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
基于此,发明人认为该病症之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因肝硬化者久病消耗,正气不足,治法应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健运中土,以达祛邪不伤正之目的。组方首当清热利湿、消癥通腑,使湿、热、毒、瘀等病邪有出路,邪去则气机调畅、血脉通利、水道通利、津液得布,辅以健脾益气,攻补兼施,以有效地加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炎症反应,加快肝功能修复,延缓病情进展。据此遣方如下:
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湿热瘀结证的药物,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水红花子15~35份、马鞭草15~35份、大黄5~15份、白茅根15~35份、半夏5~12份、黄连3~10份、黄芩4~10份、党参9~20份、干姜1~6份、甘草4~10份。
优选的,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水红花子20~35份、马鞭草20~35份、大黄6~15份、白茅根20~35份、半夏6~12份、黄连3~9份、黄芩4~9份、党参9~18份、干姜2~6份、甘草6~10份。
进一步优选的,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0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