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控制电流输出抑制电流波动的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6680.0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迪;王蔚;夏旻文;何挺;王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H05B1/02;H05B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控制 电流 输出 抑制 波动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电流输出抑制电流波动的方法与系统,涉及控制电流输出领域,其在当前时刻各段温度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占比之和大于1时,初始化当前温度段对应的温控周期,并根据当前温度段对应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占比获取当前温度段的周期起始偏移;并在当前温度段对应的周期起始偏移大于初始化后的温控周期时,根据各温度段中额定电流的最小值补偿剩余温度段的各额定电流值,并根据补偿后的各额定电流值获取对应剩余温度段的周期起始偏移;将剩余温度段对应的各温控周期依次调整为符合预设等差数列的温控周期,避免了在非全速升温过程中各段电热总功率从零突变至峰值的过程,降低了电热总电流的波动范围及波动幅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电流输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控制电流输出抑制电流波动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注塑机对料温、模温等进行多段温度控制时,一般使用电阻式加热圈,采用方式一般为,以PID算法控制固定周期内加热圈的通断,以控制各温度段的升温速率。单段温度的加热圈在温控周期内导通时间越长,则该段温度的升温速率越快。为提高温控精度,一般会采用大量快速转换的固态继电器,所用的温控周期非常短。在控温过程中,控制各段温度温控周期的方式目前一般为:通过完全相同的温控周期进行控制,或者通过在各段温控周期的起始位置累加固定偏移以错开的温控周期进行控制;其次,各段温度的温控周期长度相同且固定不变。
具体的说,在温度PID控制表现为非全功率输出且各段温控周期完全相同时:多段加热圈在单周期起始同时导通,再按不同温控速率陆续断开,导致了此过程中各段叠加的电流保持在0~Imax的范围内波动,且周期起始时存在电流I将由零瞬时到达峰值Imax的现象,造成了电流的大幅波动;
另外,在温度PID控制表现为非全功率输出且温控方式为在各段温控周期的起始位置累加固定偏移的温控方式时,(例如以温度1段周期起始为0,温度2位起始为0.1,温度3为0.2以此类推)有相对的优化,但当多段温度在对应温控周期内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百分比固定偏移时,仍然容易造成电流叠加导致的波动范围扩大。
以上两种方案,加热过程中温控周期固定,不能根据实际工况作出相应调节,导致电流波动大,有可能造成整机电流不稳,局部电路发热等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影响变压器、电源等其他电气设备的寿命,尤其是大型注塑机温度段数多,升温功率高,更易产生负面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当温度PID控制表现为非全功率输出且温控方式为:通过完全相同的温控周期进行控制,或者通过在各段温控周期的起始位置累加固定偏移以错开的温控周期进行控制时导致的电流波动幅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电流输出抑制电流波动的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温度段数的设定值以及各段温度对应的额定电流值;
S2:在电流输出时,采集当前时刻各段温度对应温控周期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占比;判断当前时刻各段温度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占比之和是否小于等于1,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则进入步骤S4;
S3:初始化各段温度对应的温控周期,并在通过各温控周期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占比利用第一预设公式获取各段温度对应的周期起始偏移后,通过初始化后的各温控周期与其对应的周期起始偏移控制各段温度额定电流的输出,并结束;
S4:根据各段温度对应的额定电流值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各段温度的顺序;
S5:初始化当前温度段对应的温控周期;根据上一温度段对应的额定电流输出时间占比利用第二预设公式获取当前温度段的周期起始偏移,通过温度段数的设定值判断当前温度段是否为最后一段,若是,则通过初始化后的各温控周期与其对应的周期起始偏移控制各段温度额定电流的输出并结束,若否,则进入步骤S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6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