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盘式煤矸石分选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35461.0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存;王希;赵佰亭;王爽;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B08B1/02;B07B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邢彬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盘式 煤矸石 分选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翻盘式煤矸石分选设备,属于煤矸石分选领域;一种翻盘式煤矸石分选设备包括进料槽、除尘装置、振动筛、出料槽、滚刷、排序挡板、识别装置、分拣装置、PLC、精煤料斗、矸石料斗、传送带以及壳体,滚刷设置在传送带左上部,用于摊平堆积的原煤块,并清扫原煤表面附着的煤灰;识别装置设置在传送带正上方,用于采集原煤的图片,获取原煤的识别标签和位置信息;传送带的右下侧设置了四个分拣装置,并通过PLC控制气缸的运动来实现分拣装置的倾斜,进而将矸石和精煤分别运送至矸石料斗和精煤料斗。本发明集电气控制系统、机械结构、软件控制于一体,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不受煤和矸石粒径大小限制,可实现大块矸石的分拣。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煤矸石分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盘式煤矸石分选设备。
背景技术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原煤中不可避免的夹杂有矸石。矸石的发热值低,若不将原煤中的矸石分选出来,不仅会降低煤炭的燃烧效率,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自然环境。
目前我国主要有人工分选和机械分选两种方法。人工分选虽不受所分拣煤矸石粒径的限制,但其分选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机器分选法主要分为识别和分拣两个步骤,基于X射线、伽玛射线的识别方法成本高,具有辐射危险,而且识别受煤和矸石粒度大小限制;基于高压气体射流的吹射分离技术,需把原煤破碎到合适粒径才能进行分选,容易产生漏吹,而且带出比较大。基于搭载多机械手协同系统控制的矸石分拣装置,虽对煤矸石粒径没有限制,但其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较复杂。
因此,当前的分拣装置大都需把原煤经破碎后再进行分拣,这样不仅能耗高,而且硬度强、粒径大的矸石容易造成破碎机的堵塞,影响煤炭的生产效率。因此研究智能化程度高、无需经破碎预处理的煤矸分选设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翻盘式分拣机因其结构紧凑、分拣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在物流行业的快递分拣中,但还未应用到煤炭行业的煤矸分选中,通过依次排列的滚筒构成的翻盘式翻转板,可实现大粒径矸石的智能分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盘式煤矸石分选设备,将翻盘式分拣机应用到煤炭行业的煤矸分选中,通过依次排列的滚筒构成的翻盘式翻转板,可实现大粒径矸石的智能分拣。
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翻盘式煤矸石分选设备,包括,进料槽、出料槽和传送带和壳体,传送带的右上方设置有识别装置、上位机以及PLC,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右下方设置有四个分拣装置,每个分拣装置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矸石料斗,分拣装置的右下侧设置有精煤料斗;
进一步地,所述分拣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四个滚筒,滚筒与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相同;固定板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下端铰接有支撑板,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端;固定板的下端开设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底座的上端段固定有气缸,气缸的驱动轴顶端与滑块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PLC控制气缸的动作。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分拣装置中,中间的两个分拣装置之间的距离较小,两端的分拣装置与其相邻的分拣装置之间的距离较大,且大于所分拣矸石的最大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槽的末端设置有振动筛,振动筛的上方设置有除尘装置,振动筛的下方设置有煤灰料斗。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槽设置在传送带的左上端,与所述振动筛末端连接,传送带的左上部设置有滚刷,滚刷两端与所述壳体的上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滚刷包括中心轴、滚轮和刷毛,中心轴和滚轮转动相连,滚刷两侧通过连接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滚刷的长度与传动带宽度一致,且滚刷下端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根据所分选原煤粒径而定。
进一步地,所述刷毛采用尼龙刷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