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造柱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5252.6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5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5/01;E04G13/02;E04G17/00;E04G21/1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平;杨桦 |
地址: | 0560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在建筑物下层结构浇筑完毕,上层结构支设钢筋时,在构造柱的既定位置处设置一隔板,然后支设构造柱的柱钢筋,所述柱钢筋的上端与所述上层结构的钢筋连接,所述柱钢筋的下端与所述下层结构预留的钢筋连接或者在穿经所述隔板后植入所述下层结构内;按照所述构造柱的形状支设柱模板,所述柱模板顶端预留浇筑孔,并浇筑混凝土,在所述混凝土达到第一预设强度后拆除所述柱模板;拆除所述隔板,并向所述构造柱与所述下层结构间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该构造柱施工方法将构造柱的主体部分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同步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构造柱的受力均匀,避免了二次施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立面造型也日趋丰富,建筑立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造型柱和构造墙。同时,根据设计及抗震要求建筑物填充砌体内也必须加设构造柱。目前,构造柱施工中一般需要待主体一次结构施工完毕,砌筑二次结构时,再进行构造柱的钢筋安装、模板支设、浇筑等工序。其施工效率较低,且构造柱的受力容易产生不均,影响砌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构造柱随二次结构进行施工时,其上方存在顶板,难以吊运混凝土,导致材料运输困难,且存在二次临空施工的问题,增加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将构造柱的主体部分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同步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构造柱的受力均匀,避免了二次施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在建筑物下层结构浇筑完毕,上层结构支设钢筋时,在构造柱的既定位置处设置一隔板,然后支设构造柱的柱钢筋,所述柱钢筋的上端与所述上层结构的钢筋连接,所述柱钢筋的下端与所述下层结构预留的钢筋连接或者在穿经所述隔板后植入所述下层结构内;按照所述构造柱的形状支设柱模板,所述柱模板顶端预留浇筑孔,并浇筑混凝土,在所述混凝土达到第一预设强度后拆除所述柱模板;拆除所述隔板,并向所述构造柱与所述下层结构间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优选地,所述隔板套设在所述柱钢筋的底端,将所述柱模板形成的用于浇筑混凝土的腔体与所述下层结构隔开。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形状与所述构造柱底面的形状相同,所述柱模板的下端包覆在所述隔板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材质为挤塑板或泡沫塑料。
优选地,拆除所述隔板的方法为:采用钩具将所述隔板钩出或将所述隔板破碎后取出。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为40mm-60mm。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mm-200mm。
优选地,在支设所述柱模板时,还支设所述上层结构的模板;在所述构造柱的混凝土达到第二预设强度后,浇筑所述上层结构,使所述上层结构与所述构造柱非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柱钢筋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层结构的上方,作为所述上层结构上方的构造柱的预留筋;或者在所述上层结构的钢筋上还绑扎有所述上层结构上方的构造柱的预留筋。
优选地,拆除所述柱模板后还向所述构造柱内植入连接筋,用于与所述构造柱侧面的墙体连接。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构造柱施工方法,在建筑物的下层结构施工完毕后,在浇筑上层结构前,进行构造柱的施工。构造柱施工时,与下层结构间设置一隔板,可防止构造柱的混凝土与下层结构形成一体式结构。构造柱的柱钢筋与上层结构的钢筋同时支设,为固定柱钢筋提供了支点,同时构造柱的浇筑时间早于上层结构的浇筑时间,一方面保证二者非一体式结构,另一方面,构造柱上方无遮挡物,方便对其进行浇筑作业。由于该施工方法中,构造柱随主体结构一同施工,因此其与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间的连接较为稳定,使构造柱的受力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场景分割点判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履带式连续推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