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5117.1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5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汪志强;张巍;陈国顺;傅建彬;何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C08B3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德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8 | 代理人: | 傅磊 |
地址: | 245400 安徽省黄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脱除 玉米 赤霉烯酮 复合 脱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累托石30‑45份、沸石8‑19份、海泡石10‑20份、稻壳炭5‑17份、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5‑13份、腐殖酸钠5‑15份、维生素E 1‑3份、复合菌2‑11份、表面活性剂5‑15份。本发明提出的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其对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率高,效果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毒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
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类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粮食作物中。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玉米赤霉烯酮的脱除一直是研究热点。吸附法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脱毒方法,该法是目前实际工业生产中最成熟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吸附剂,但是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的脱除仍存在吸附效果不好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其对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率高,效果稳定。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累托石30-45份、沸石8-19份、海泡石10-20份、稻壳炭5-17份、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5-13份、腐殖酸钠5-15份、维生素E 1-3份、复合菌2-11份、表面活性剂5-15份。
优选地,所述稻壳炭是将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溶液、稻壳炭和乙酸钠加入到行星式球磨机中球磨后干燥、研磨得到的改性稻壳炭。
优选地,所述稻壳炭、乙酸钠、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重量比为100:2-5:2-5。
优选地,所述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为石墨烯改性的魔芋葡甘露聚糖;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改性的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加入水中分散,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和氯乙酸钠,在35-60℃下超声3-5h,离心、盐酸洗涤后水洗、干燥得到羧基化氧化石墨烯;将羧基化氧化石墨烯、二甲基甲酰胺、氯化亚砜混合,在75-80℃下反应10-20h,反应结束后得到酰氯化氧化石墨烯;将酰氯化氧化石墨烯、十一烯醇、溶胀后的魔芋葡甘露聚糖、三乙胺、甲苯以及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在50-80℃下搅拌反应50-110h,反应结束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将得到的产物加入水中,加入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超声分散后在55-65℃下搅拌10-20h得到所述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
优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钠、氯乙酸钠的重量比为30-45:2.4-4:3-5;所述羧基化氧化石墨烯、二甲基甲酰胺、氯化亚砜的重量体积比为50-80g:2-30ml:20-40ml;所述酰氯化氧化石墨烯、十一烯醇、魔芋葡甘露聚糖、三乙胺、甲苯、二甲基乙酰胺的重量比为1:0.5-2:5-15:0.5-2:5-15:5-10;所述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的总重量为所述产物重量的0.05-0.2倍,且所述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的重量比为1:3-6。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为枯草芽孢杆菌、酪丁酸梭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中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为枯草芽孢杆菌、酪丁酸梭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混合物,且枯草芽孢杆菌、酪丁酸梭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重量比为3-10:2-9:1-5:2-7。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聚乙二醇400按重量比为3-10:2-8:1-4的混合物。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可以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将累托石、沸石、海泡石混合均匀,以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进行改性,然后与剩余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所述能够脱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复合脱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