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浇筑平台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3657.6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毛思保;杨树国;袁桂生;周林斌;蒋照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永伟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浇筑 平台 固定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平台的固定结构,涉及混凝土平台领域,为了解决混凝土平台局部受力过大时,混凝土平台易出现局部塌陷或开裂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混凝土平台的应用安全性的问题,其包括支撑件和多根承接方柱;所述支撑件包括底撑板和多组定位件,所有所述承接方柱设置于底撑板远离地面的侧壁,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连接底撑板和用于安装底撑板的地面;沿所述底撑板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的承接方柱共同设置有连接方柱,所述连接方柱与底撑板共同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连接底撑板和连接方柱。本申请具有有效提高混凝土平台的应用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平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平台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由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平台是一种具备较高承载强度的支撑用建筑体。混凝土平台大多表层平整,以作为建筑施工设备、交通工具的停放平台,或在建筑施工中作为施工平台,以辅助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平台以外的区域施工。
在混凝土平台的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大多提前在平台浇筑位置铺设一定数量的钢筋作为平台的主体支撑结构。之后,施工人员通过混凝土浇注机向钢筋所在处浇灌混凝土浆体,待混凝土浆体包裹所有钢筋并固结成型后,以形成混凝土平台。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混凝土平台内的支撑结构相互独立而缺少相互作用力,当混凝土平台局部受力过大时,混凝土平台易出现局部塌陷或开裂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混凝土平台的应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混凝土平台应用安全性偏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平台的固定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浇筑平台的固定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浇筑平台的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多根承接方柱;所述支撑件包括底撑板和多组定位件,所有所述承接方柱设置于底撑板远离地面的侧壁,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连接底撑板和用于安装底撑板的地面;沿所述底撑板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的承接方柱共同设置有连接方柱,所述连接方柱与底撑板共同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连接底撑板和连接方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撑板为所有承接方柱提供稳定、平坦的固定平台,保障承接方柱于混凝土平台内部的连接强度;定位件可使底撑板快速固定于地面上,减少了底撑板相对地面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提高了混凝土平台在地面上定点浇筑后的应用稳定性;连接方柱同时连接一定数量的承接方柱,固定组件保障了连接方柱与底撑板的连接强度,并使所有承接方柱定位于连接方柱上,进而使得相邻的连接方柱在混凝土平台内部形成相互作用力,以减少混凝土平台局部受力过大而出现开裂、塌陷的现象,提高了混凝土平台的应用稳定性及安全性。
优选的,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预设筒、卡接丝杆、抵紧块和操作手轮;所述预设筒设置于底撑板朝向连接方柱的侧壁,所述卡接丝杆靠近预设筒的一端穿设于连接方柱并螺纹配合于预设筒内腔;所述抵紧块设置于卡接丝杆远离预设筒的一端,且所述抵紧块抵接于连接方柱远离底撑板的侧壁;所述操作手轮设置于抵紧块远离卡接丝杆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丝杆穿过连接方柱,以限定连接方柱相对承接方柱的位置,当卡接丝杆螺纹拧紧于预设筒内腔后,抵紧块抵紧于连接方柱外侧壁,连接方柱同时连接沿底撑板长度方向分布的所有承接方柱;此时,相邻的承接方柱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减少了局部承接方柱受力过大而直接坍塌的现象;操作手轮便于施工人员快速旋拧卡接丝杆,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预设筒共同设置有对拉组件,所述对拉组件包括对拉绳、连接钩和卡位弧板;所述连接钩设置于对拉绳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卡位弧板设置于预设筒外侧壁;所述连接钩套设于卡位弧板外缘,以使所述对拉绳张紧于相邻的预设筒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36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