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半成品部件压合打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1385.6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雨;姚迪瀚;张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16 | 分类号: | B29D30/16;B29D3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于晶晶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半成品 部件 打折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半成品部件压合打折的方法,属于轮胎生产技术领域,根据半成品部件的压合落差,确定压合使用的压辊结构,选取位置点及确认压合轨迹,压辊到达位置点后,对压辊的径向和/或轴向施加预紧力,以提高压合效果,依据压合轨迹和位置点进行压合,本发明能够避免半成品部件在压合过程出现打折、气泡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的使用手压辊辅助压合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压合效率和质量,提升了产品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解决半成品部件压合打折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轮胎生产制造过程中,成型机将半成品部件按照工艺要求组合成型轮胎胎胚,其中,部分半成品部件组合采用成型机压出部件贴合方式,压出部件贴合后需使用后压车配合压合鼓对组合部件进行压合,压合不良会造成打折、发生气泡等不良隐患。为避免压合不良问题,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手动干预生产,手动使用压辊绕材料一周压合,劳动强度大,不间断生产导致人员极易产生疲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解决半成品部件压合打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半成品部件压合打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半成品部件的压合落差,确定压合使用的压辊结构;
选取位置点及确认压合轨迹;
压辊到达位置点后,对压辊的径向和/或轴向施加预紧力,以提高压合效果,依据压合轨迹和位置点进行压合。
进一步,所述压辊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且第一压辊的辊面宽度大于第二压辊的辊面宽度。
综合考虑压合效率及压合质量,发明人将所述第一压辊的辊面宽度优选为80-100mm,所述第二压辊的辊面宽度优选为5-15mm。
进一步,当半成品部件的压合落差不超过50mm时,采用第一压辊进行压合,当压合部件的压合落差超过50mm时,采用第二压辊进行压合。
优选的,采用压辊对半成品部件的压合面进行压合,所述压合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形成压合落差。
优选的,对于胎体、胎体下胶片、胎体上胶片、垫胶上胶片、反包插入包、胎侧采用第一压辊进行压合。对于其他半成品部件,如尼龙包布、胎圈、反包、型胶下胶片、子口、型胶、上胶芯、反包后胶片、反包端点填充胶、插入包底胶片、钢丝子口包布,采用第二压辊进行压合。
进一步,所述位置点由轴向坐标、径向坐标确定。所述轴向为平行于压合面的方向,所述径向为垂直于压合面的方向。
进一步,所述位置点包括起始点、中间点和结束点,当中间点设为1个时,所述结束点和中间点均超出压合面边缘30-50mm,当中间点至少设为1个时,所述结束点和其中1个中间点均超出压合面边缘30-50mm,防止半成品部件因压合拉伸导致压辊压合不到位。
进一步,对于采用第二压辊压合的半成品部件,选取的相邻位置点,第二压辊的摆转角度差值不超过60°。
进一步,选取位置点时,成型机的压合鼓接通气源并处于第二压力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力为0.4MPa。
进一步,对于采用第一压辊压合的半成品部件,压合轨迹为自半成品部件的中间向外侧压合。
进一步,对于采用第二压辊压合的半成品部件,压合轨迹依次为自半成品部件的中间向内侧压合、自半成品部件的内侧向中间压合、自半成品部件的中间向外侧压合。
进一步,改变位置点的径向坐标和/或轴向坐标,对压辊的径向和/或轴向施加预紧力,促使压辊进一步贴合压合面,以提高压合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1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