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带电进行螺丝紧固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0342.6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1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刘子豪;刘洋;刘鹏宇;高蓓蓓;李政昊;高森;王克;曹旭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B2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徐瑞丰 |
地址: | 0500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带电 进行 螺丝 紧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以带电进行螺丝紧固的装置,包括伸缩转向装置和紧固装置,伸缩转向装置顶端与紧固装置转动连接;伸缩转向装置用于带动紧固装置进行移动和转向,紧固装置用于紧固螺丝;伸缩转向装置外表面和紧固装置外表面均套接有绝缘皮。本发明通过伸缩转动装置对紧固装置进行移动和转向,使紧固装置方便对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螺丝进行紧固,伸缩转向装置外表面和紧固装置外边面套接的绝缘皮可以在带电下对螺丝进行紧固,在有效解决需要停电进行螺丝紧固问题的同时,伸缩转向装置的设置还可以减少工作人员进行攀高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带电进行螺丝紧固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比较常见处理起来却比较麻烦的一种缺陷,就是发热缺陷,引起发热缺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螺丝松动。
设备与其引线大多数都是通过接线板相互对接连接起来,接线板与接线板之间靠螺丝进行紧固,设备长期运行中,螺丝有出现松动的可能,松动后,就会导致接线板处发热。
通常对这种发热缺陷需要进行停电处理,停电后,使用高空车或者人字梯等,爬到合适的位置,使用扳手对松动的螺丝进行紧固。
但是在停电对松动螺丝紧固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攀高作业,而且由于带电部位螺丝的位置比较不规律,螺丝的规格不同,工作人员需要更换不同位置和对应不同螺丝更换不同规格的扳手,停电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带电进行螺丝紧固的装置,来解决目前变电站内螺丝松动后需要停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以带电进行螺丝紧固的装置,包括伸缩转向装置和紧固装置,伸缩转向装置顶端与紧固装置转动连接;伸缩转向装置用于带动紧固装置进行移动和转向,紧固装置用于紧固螺丝;伸缩转向装置外表面和紧固装置外表面均套接有绝缘皮。
进一步的,伸缩转向装置包括伸缩装置和转向装置,伸缩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角度调整装置和第二角度调整装置,第一角度调整装置第一端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顶端,第二电动推杆底端设置在第一角度调整装置第二端,第二角度调整装置第一端设置在第二电动推杆顶端,紧固装置设置在第二角度调整装置第二端。
进一步的,第一角度调整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转动盘、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一转动轴,第一伺服电机竖直设置在第一电动推杆顶端,第一转动盘底端与第一电动推杆顶端平行,第一伺服电机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转动盘底端中心垂直连接的输出轴;第二伺服电机设置在第一转动盘上端,第二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输出轴,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动盘上端平行,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垂直于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联轴器;第一转动轴上端与第二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第二转动盘、第四伺服电机和第二转动轴,第三伺服电机竖直设置在第二电动推杆顶端,第二转动盘底端与第二电动推杆顶端平行,第三伺服电机上端设置有与第二转动盘底端中心连接的输出轴;第四伺服电机设置在第二转动盘上端,第四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转动盘上端平行的输出轴,第四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垂直于第四伺服电机输出轴,第四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联轴器,第二转动轴上端与紧固装置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转动轴上端设置有通槽,通槽上端设置有轴承,轴承与第二转动轴设有通槽的一端平行,紧固装置外壁与轴承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