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防螨棉花纤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0036.2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建国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2G3/38 |
代理公司: | 河北亿顺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52 | 代理人: | 薛丽婷 |
地址: | 32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棉花 纤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防螨棉花纤维,涉及新型棉花纤维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中心纤维芯,中心纤维芯的周侧面开设有多个预留搭载孔,预留搭载孔用于填充混合抗菌剂,中心纤维芯的外侧缠绕有第一复合纤维体、第二复合纤维体、第三复合纤维体、第四复合纤维体、第五复合纤维体和第六复合纤维体,第一复合纤维体和第二复合纤维体的结构相同。本发明通过中心纤维芯与第一复合纤维体、第二复合纤维体、第三复合纤维体、第四复合纤维体、第五复合纤维体和第六复合纤维体的配合设计,使得纤维在保留原有棉花纤维特性的同时,获得高效、稳定的抗菌除螨性能,大大提高了纤维的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棉花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防螨棉花纤维。
背景技术
棉纤维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的种子纤维,不同于一般的韧皮纤维,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素含量约为94%。此外含有少量多缩戊糖、蜡质、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物质、灰分等伴生物,由于棉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经济性状,使之成为最主要的纺织工业原料,但是,现有的的棉纤维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抗菌性能与防螨性能,使用性能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螨棉花纤维,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现有的的棉纤维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抗菌性能与防螨性能,使用性能受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螨棉花纤维,包括中心纤维芯,所述中心纤维芯的周侧面开设有多个预留搭载孔,所述预留搭载孔用于填充混合抗菌剂,所述中心纤维芯的外侧缠绕有第一复合纤维体、第二复合纤维体、第三复合纤维体、第四复合纤维体、第五复合纤维体和第六复合纤维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纤维体和第二复合纤维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复合纤维体和第二复合纤维体均包括纤维体外管和预留搭载槽,所述纤维体外管的内侧开设有预留搭载槽,所述预留搭载槽的内部填充有复合功能剂。
优选的,所述中心纤维芯的材质为棉纤维,所述预留搭载孔内部填充的抗菌剂材质包括锌离子和陶瓷粉,锌离子和陶瓷粉为无机抗菌剂,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完成对菌群的杀灭,对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黄色葡萄菌等,具有抗菌杀菌功能,均具有长期使用的抗菌性能。
优选的,所述纤维体外管的材质为碳纤维,由于碳纤维的表面具有多个小孔,便于将预留搭载槽中的复合功能剂逐步析出,提高持续使用的功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纤维体内部的复合功能剂包括苦楝皮粉、使君子粉、艾叶粉、芫花粉、黄柏粉、苦参粉、荆芥粉、百部粉,苦楝皮、使君子、艾叶、芫花、黄柏、苦参、荆芥、百部均为植物,且均具备对于螨虫的杀灭作用,其中所述苦楝皮粉6份,所述使君子粉12份,所述艾叶粉20份,所述芫花粉13份,所述黄柏粉12份,所述苦参粉7份,所述荆芥粉13份,所述百部粉17份。
优选的,所述第二复合纤维体内部的复合功能剂包括蒲公英粉、山楂粉和大青叶粉,其中蒲公英粉占比百分之六十,大青叶粉占比百分之二十,山楂粉占比百分之二十,蒲公英有广谱抗菌和明显杀菌功效,山楂粉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大青叶粉对多种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杀灭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三复合纤维体和第六复合纤维体的材质为涤纶纤维,所述第三复合纤维体和第六复合纤维体的外侧均涂覆有纳米银,利用纳米银与菌群的接触反应即纳米银的金属离子与细菌接触反应后,造成微生物固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当微量的金属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荷,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金属离子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并与巯基(-SH)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金属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当菌体失去活性后,金属离子又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其抗菌效果持久,且纳米银对人身体无害。
优选的,所述第四复合纤维体的材质和第五复合纤维体的材质均为乳胶,乳胶本身具有防菌、防尘之功效,可防止细菌滋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建国,未经郑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