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9248.9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9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学玲;孙晋茹;焦梓家;陈景亮;乐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强宏超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工 过电压 严酷 供电 环境 智能 开关 组合式 浪涌 保护 模块 | ||
1.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封闭空间里的智能控制单元和开关型浪涌保护单元;
开关型浪涌保护单元由固定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和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串联而成,其中,固定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由5-10个放电间隙串联的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组成,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由固定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中放电间隙数量的2-7倍的放电间隙的串联而成;
固定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上电极与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下电极分别作为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固定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下电极与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上电极相连并作为中间电极;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多层放电间隙分成多个分组,且在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每分组之间设计有对外电气连接的可控输出端子;
智能控制单元是触发型开关和自动过电压能量耦合触发电路组成的具有二端口的电路网络,该智能控制单元的二端口网络能够区别对待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智能控制单元的两个输入端与智能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的上电极、下电极分别相连,智能控制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与智能组合浪涌保护模块可控开关型浪涌保护部分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放电间隙由成对设置的两个类梯形电极和中间绝缘介质材料组成,类梯形电极包括中间梯形结构和从梯形结构两侧向外延伸出的延伸部,两个类梯形电极顶部相向对称放置,环形结构的绝缘介质材料位于两个类梯形电极的延伸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外形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各放电间隙中两电极距离为0.2-1.0mm,绝缘介质材料厚度是两电极距离的1.5-2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类梯形电极中间梯形结构顶部,及中间梯形结构与延伸部连接处进行了倒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过电压耦合触发电路由耦合电容C1、耦合电阻R1和一端连接在耦合电容C1和耦合电阻R1之间的隔离间隙G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过电压耦合触发电路由耦合电容C1、耦合电阻R1和隔离间隙G1、隔离间隙G2组成;隔离间隙G2、耦合电阻R1与耦合电容C1串联,隔离间隙G1一端连接在耦合电容C1和耦合电阻R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过电压耦合触发电路由耦合电容C1、耦合电感L1和隔离间隙G1组成,隔离间隙G1一端连接在耦合电容C1和耦合电感L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过电压耦合触发电路由耦合电容C1、耦合电感L1和隔离间隙G1、隔离间隙G2组成;隔离间隙G2、耦合电容C1与耦合电感L1串联,隔离间隙G1一端连接在耦合电容C1和耦合电感L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型开关为工作在气体环境中的三电极开关,工作在真空环境中的三电极开关或工作在真空环境中的固态开关,智能控制单元的触发型开关具有不小于开关型浪涌保护单元的过电压通流容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工频过电压严酷供电环境下的智能开关型组合式浪涌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和开关型浪涌保护单元分别封装在两个标准或一个大尺寸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92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