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配电网电压数据分析的电压合格率提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8573.3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3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孙越;宗雪莹;钟离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齐河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宫兆俭 |
地址: | 25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配电网 电压 数据 分析 合格率 提升 方法 | ||
1.一种基于配电网电压数据分析的电压合格率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电压合格率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如下小步:
第一步:分析影响电压合格率的因素,对综合电压合格率及A、B、C、D四类监测点电压合格率进行分析;
第二步:根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电压合格率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电压合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步:然后对四类监测点进行电压合格率越上限和越下限原因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电压合格率的主要原因及二级原因;
步骤二:以电压合格率为主要优化目标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包括如下小步:
第一步:提出以电压合格率为主要优化目标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利用量子遗传算法、量子群搜索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三种人工智能优化算法进行研究;
第二步:分析其优化轨迹特性,对三种人工智能算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合进行总结,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配电网进行电压无功优化;
步骤三: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和KNN的电压故障检测:包括如下小步:
第一步:根据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和KNN的电压故障预测模型,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提取电压波动数据的特征,捕获电压的历史信息,对电压序列数据进行学习,挖掘出内部隐含的信息;
第二步:将BLSTM网络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输入到KNN分类器进行故障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网电压数据分析的电压合格率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第一步的A、B、C、D四类监测点记录电压波动数据,每条数据记录24小时内的电压波动,电压数据每隔一小时采集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配电网电压数据分析的电压合格率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第二步中,多元线性回归的电压合格率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能够消除经典回归分析的缺陷,关于主成分回归的模型如下:
ε-N(0,σ2)
式中:
第i主成分;
第i主成分系数;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电压合格率的各个影响因素在SPSS中作回归分析,根据SPSS导出的以上结果,可以得到关于电压合格率的计算如下:
U(%)=44.436+0.959×SD+0.808×JB+1.021×ZB+0.98×WD+0.769×DR+0.847×SJ+1.257×DY-1.082×ZD+0.955×DJ+1.295×XL+1.769×FH+2.292×MX (2)
式中:
SD——水电厂电压并网波动因素权重值;
JB——旧变压器变比配置不合理因素权重值;
ZB——主变压器非有载调压因素权重值;
WD——无电压自动调节系统因素权重值;
DR——电容、电抗器未安装因素权重值;
SJ——上级电源电压不合格因素权重值;
DY——电压控制实时性差因素权重值;
ZD——自动电压调节系统效率低因素权重值;
DJ——电压监测仪表准确性差因素权重值;
XL——线路因素权重值;
FH——负荷过载因素权重值;
MX——母线电压越限因素权重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齐河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齐河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85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心分流锥式离子风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粒子粉尘含量测定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