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心分流锥式离子风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8536.2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2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岳巍;蒋宇;宋宇宸;宋少光;王勇;刘灿刚;王喜全;董奇;汪洋;刘益弘;李芳玲;王思博;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1 | 分类号: | B07B7/01;B07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分流 离子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中心分流锥式离子风除尘装置,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排风口;分料锥,分料锥设于壳体内,分料锥包括分料锥面、第一除尘风腔和连通除尘风腔的第一通风管,分料锥面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用以吹离物料的粉尘,第一通风孔连通第一除尘风腔,第一通风管连通供风单元;进料管,进料管安装于壳体,进料管下端设有供料口;集料斗,集料斗设于壳体内;出料管,出料管连通集料斗;采用圆形分流锥式除粉板除粉,使得物料在除尘板上分布均匀,除尘效果好,使得聚烯烃粒子中粉尘含量不超过45ppm。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心分流锥式离子风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石化企业生产聚烯烃颗粒的工艺过程中,聚烯烃颗粒需要经过相当长度管路输送后才能进入储料仓。由于聚烯烃颗粒(电荷的不良导体)与设备金属表面(电荷的良好导体)发生摩擦,使得聚烯烃颗粒表面带负电荷,而金属表面带有正电荷。由于金属是电荷的良好导体,并且设备通过接地的方式很快地将其所带有的正电荷传导走,但聚烯烃颗粒表面的负电荷被积累下来,所以该系统的电荷守恒定律被破坏,从而其具有了一定的静电现象。该静电不仅会造成设备的安全事故,而且还会使得聚烯烃颗粒表面吸附一定的微尘。前者早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的重点关注点;后者的影响也已经在塑料制品的某些缺陷中表现出来,比如制品中的碳化点。
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8084825U一种交替板式除粉器,其实现原理是:带有粉尘的聚烯烃颗粒进入除粉器,首先经过管口圆周布置的离子风发生器,以消除颗粒带电;随后,带有粉尘的聚烯烃颗粒会流经两层除尘板,除尘板上布置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口,在通风孔风力作用下,粉尘和聚烯烃颗粒分离。粉尘会从出风口离开除粉器,而聚烯烃颗粒则会从出料口离开除粉器。值得注意的是,板式结构除粉器的处理能力受到到除尘板宽度的影响。由于设备的入口是圆形管路接口,所以设备的入口段需要将圆形截面流动转换为矩形截面流动,否则物料就无法均匀分布到除尘板整个宽度上。这对设备入口段的设计提出要求,并且当除尘板宽度较高时,实现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该申请介绍在入口圆周均匀布置离子风喷头,当遇到较高稠密度的料流时,离子风很难进入料流中心部位,从而无法消除中心部分聚烯烃颗粒的静电,从而影响后续环节的除粉效果。此外,物料在除粉风作用板上下落过程中物料的厚度及局部稠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利于排除处于料流底层或芯部的粉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8800393U一种流化床式除粉器,其实现原理是:物料进入除粉器后,回落到流化床上,流化床底部通入除尘风,从而形成颗粒与微尘的分离。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同样采用了平板式流化床结构,上述有关于料流在较宽的流化床上实现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问题仍然存在。另外,该申请没有考虑物料颗粒带电的情况。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3816892U一种双螺旋搅龙式除粉器,其实现原理是:主搅龙输送带有粉尘的物料经主机筒,主机筒采用多孔的壁面结构,当孔的直径小于物料直径,而大于粉尘直径时,粉尘下落到第二根搅龙,从而实现粉尘与物料的分离。值得注意的是,粉尘能够下落到第二根搅龙的前提是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下落速度。这个结构更适合于粉尘密度和粒度相对较大的情况。同样,该申请没有考虑物料颗粒带电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分流锥式离子风除尘装置,以解决目前圆形截面流动转换为矩形截面流动造成的物料厚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心分流锥式离子风除尘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排风口;
分料锥,所述分料锥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分料锥包括分料锥面、第一除尘风腔和连通所述第一除尘风腔的第一通风管,所述分料锥面用以承接并分散物料,所述分料锥面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用以吹离物料的粉尘,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除尘风腔,所述第一通风管连通供风单元,用以为所述第一除尘风腔供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8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