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种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8363.4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吕桂华;陈坚剑;吴振兴;李向楠;郭国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1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以知共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6 | 代理人: | 高建华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种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种植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箱和支撑管,种植箱与支撑管连通;种植箱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若干沿其竖向均布的储存环,储存环上设置有上部开口的储存腔;支撑管上固定有连接筒,连接筒与种植箱转动连接;支撑管内螺纹连接有中空的种植轴,种植轴的下端呈锥形,种植轴上设置有竖向的限位槽,种植箱上固定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固定有位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槽竖向滑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将打种植穴和种植一体进行,可提高玉米种植过程的效率,并且整个装置具有一定的高度,可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弯腰或下蹲的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玉米进行种植,包括种子撒播、穴播以及移栽等方式,穴播和移栽这两种种植方式的基本流程是:在泥土上打上种植穴,然后将种子或幼苗种植到种植穴内,这个过程中,为了让种子或幼苗精准的种植于种植穴内,需要种植人员弯腰将种子或幼苗种植到种植穴内。
打种植穴,然后再进行种植,这个过程较为缓慢,导致种植效率降低,并且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长时间的弯腰或下蹲会导致种植人员感觉不舒适,进而也会导致种植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玉米种植装置,以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并减少种植人员弯腰或下蹲的次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种植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箱和支撑管,种植箱与支撑管连通;种植箱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若干沿其竖向均布的储存环,储存环上设置有上部开口的储存腔;支撑管上固定有连接筒,连接筒与种植箱转动连接;支撑管内螺纹连接有中空的种植轴,种植轴的下端呈锥形,种植轴上设置有竖向的限位槽,种植箱上固定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固定有位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槽竖向滑动连接。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1)储存腔内可以用于储存玉米种子或玉米幼苗,可方便玉米种植或幼苗的放置。在打种植穴时,种植人员仅仅需要站立,一只手握持支撑轴,另一只手转动支撑管,支撑管转动时,支撑管带动种植轴(在限位槽和限位块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在泥土上打出种植穴,完成打种植穴后,将玉米种子或幼苗放入至种植箱内,玉米种子或幼苗通过支撑管和种植轴进入至种植穴内。如此,在打种植穴以及种植玉米种子或幼苗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并不需要进行弯腰,即减少了种植人员弯腰或下蹲的次数,提高了玉米种植的效率。
(2)整个种植过程中,通过支撑管和支撑管的导向,玉米种子或幼苗精准的进入至种植穴内,如此提高种植的精准性,本方案中,由于精准的种植。
综上所述,本方案中将打种植穴以及种植一体化进行,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种植的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种植箱的下部呈锥形。
有益效果:种植箱的下部呈锥形,以便于对玉米种子或幼苗进行引流导向,便于玉米种子或幼苗的滑动,提高玉米种子或幼苗进入至种植穴的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支撑轴上固定有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齿轮,支撑管上同轴固定有从齿轮,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种植箱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驱动件工作时,驱动件带动主齿轮转动,主齿轮带动从齿轮转动,从齿轮转动时带动支撑管转动,支撑管转动时带动种植轴向下滑动,以达到打种植穴的目的。本方案中,利用驱动件进行驱动,降低了种植人员的操作,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体力。若遇到较硬的泥土,人工打种植穴体力耗费较大,利用驱动件的驱动力,可以使得种植轴将较硬的泥土破开,进一步节省了种植人员的体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8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