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0777.2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雨;黄威;王开松;白鹤;贾玉龙;胡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10 | 分类号: | B07C5/10;B07C5/02;B07C5/36;B07C5/38;B29C53/02;B29C5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高洁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组件 检测 折弯 上线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搬运装置、物料传送系统、折弯机、物料放置平台和控制台,搬运装置包括机器人,机器人上设有抓取系统和视觉检测装置。控制台内设有能够控制机器人的预设程序,控制台能够控制机器人的运行轨迹、抓取系统抓取和放置物料,并控制视觉检测装置检测物料的尺寸,控制物料传送系统及折弯机的启动和关闭。本发明涉及的装置及方法,通过机器人和视觉检测装置实现两器组件的自动检测增加检测比例,对整体质量进行把控,通过机器人及夹持装置机吸盘组件实现两器组件和钙塑板自动取放、折弯和上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布局设计,可以兼顾新旧两种工艺生产,节省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器组件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两器组件检测、折弯、上线均采用人工检测、折弯、人工搬运上线。现有生产模式需投入两人,员工每天需搬运2500-3000件两器组件劳动强度极大,且氦检两器组件尺寸检验比例约1.43%,为了在旺季控制产品质量,需保证每件尺寸合格,防止出现厂内装配异常、售后异响、零件脱落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及方法,通过机器人和视觉检测装置实现两器组件的自动检测增加检测比例,对整体质量进行把控,通过机器人及夹持装置机吸盘组件实现两器组件和钙塑板自动取放、折弯和上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布局设计,可以兼顾新旧两种工艺生产,无需新增线体,节省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包括搬运装置、物料传送系统、折弯机、物料放置平台和控制台。其中,搬运装置包括机器人,机器人上设有抓取系统和视觉检测装置。控制台内设有能够控制机器人的预设程序,控制台能够控制机器人的运行轨迹、抓取系统抓取和放置物料,并控制视觉检测装置检测物料的尺寸,控制物料传送系统及折弯机的启动和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通过视觉检测装置是吸纳两器组件的自动检测,通过对每件产品尺寸进行检测,从而对产品的整体质量进行把控,机器人自动取放钙塑板、自动折弯、自动上线,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两器组件的检测、折弯、上线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抓取系统包括用于夹持两器组件的夹持装置和用于吸取钙塑板的吸盘组。
通过在机器人上设置吸盘组件和夹持装置,能够有效实现钙塑板及两器组件的自动取放和自动折弯。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物料传送系统包括通过支架布置的皮带线,皮带线与氦检线连接。
上述布置形式的物料传送系统,便于实现物料折弯后自动上线,且结构稳定可靠,通过皮带线与氦检线之间的连接使生产线整体线速更加稳定,提高稳定性,便于实现新老工艺在同一生产线进行,无需另设生产线增加线体,极大地节省了现场的操作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弯机的围栏上开口两侧对称设有光栅。
在手动模式下,围栏和光栅防止因员工身体误入折弯机工作空间内而造成对员工无法挽回的伤害。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弯机上与两器组件U管接触端对称设有垫片,垫片通有预设电流。
折弯机与两器组件U管接触端设有至少两组垫片,尤其优选为4组,垫片上通有不大于26V的弱电流,当两器组件U管端与垫片接触,弱电流回路闭合,折弯机开始工作。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物料放置平台包括不合格品放置区、待上料区和钙塑板放置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0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