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洞预制隔墙板分部预应力拼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19693.7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龙帮云;方勇;熊炎;龙海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龙海垚 |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82;E04C5/08;E04C5/12;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洞 预制 隔墙板 分部 预应力 拼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隔墙板分部预应力拼装方法,其通过在隔墙板内部贯穿预应力筋,并利用插件暗接各隔墙板内预应力筋形成预应力连接体,预应力连接体可按单块隔墙板施加正向预应力,也可按多块隔墙板一起施加正向预应力,预应力连接体与相邻墙边构件通过端插件连接成整体,并在终端施加反向预应力,该方法形成的预应力拼装隔墙体既能承受平行于隔墙板荷载、也能承受垂直于板面的荷载,地震时隔墙体先于墙边构件消耗地震能量且不易倒塌,隔墙板稳定性增加,允许长厚比加大,消除隔墙板与隔墙板之间、隔墙板与墙边构件之间的裂缝及方便后期裂缝的修复,采用标准板型减少摸具和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开洞预制隔墙板分部预应力拼装方法。
背景技术
墙体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组件,具有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兼具保温、隔热、隔声的功能,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墙体按照受力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又称隔墙),前者如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后者如框架、排架结构的填充墙。隔墙包括砌筑墙体(砖或砌块砌筑而成)和预制隔墙板(又称隔墙板)两类,与砌筑墙体相比,隔墙板具有抗震、隔声、防火、环保、节能、经济的优点,得到国家大力推广;同时,隔墙板的小型化、标准化和安装的标准化、机械化是其发展方向;但是传统的隔墙板及其安装在下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隔墙板裂缝方面;传统的隔墙板安装尽管采用了缝内铺设粘结剂和缝两侧铺设玻璃纤维防止板间缝隙出现和扩大,但隔墙板裂缝仍然是无法回避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工程界和人们普遍认为“遇轻必缝”(轻质墙体,由于较大的空洞率常常开裂);常见的隔墙板裂缝有如下四种:(1)板与板之间的竖向裂缝;(2)门头横板竖向裂缝;(3)板与梁交接处横向裂缝;(4)与框架柱、构造柱交接处的竖向裂缝;这四种裂缝均与实际施工安装过程有很大的联系。
2)墙与墙边构件整体性方面;传统的预制隔墙板与墙边构件(梁、柱、剪力墙)之间依靠卡件连接,板与板之间依靠企口连接,对于隔墙板承受横向荷载时(垂直于墙面的荷载,如外墙风荷载、内墙的人员撞击等),由于隔墙板一般都是脆性材料,卡扣只能承担垂直板面的剪力无法传递平行板面的拉力,从而不能约束或减小隔墙板跨中相对于支座的变形,也无法在隔墙板与柱、梁之间传递拉力,隔墙板强度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利用不足。这是本领域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
3)隔墙板使用范围方面;由于考虑隔墙板稳定性的需要,目前,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企业标准,对单块条板的长度均有限制,如60mm厚隔墙板长度不超过3.0m,房间空间高度超过则需要竖向接板。板与板间仅依靠粘结剂连接,隔墙板稳定性大大降低,尤其是竖向接板的稳定性。《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规定:“当填充墙高大于4m时,应在墙半高处设置与柱(墙)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板带或系梁”,设置系梁或混凝土板带,板带上的隔墙板须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拆模以安装上部隔墙板,延长工期,增加工序。
4)隔墙板规格与成本方面;由于实际安装的需要,传统的轻质隔墙板有标准板,还有门头板、门侧板、窗头板、窗侧板、窗下板、补板,即使是同一工程的门头板、窗头板,由于门窗宽、高以及该处的梁高不同,门头板、窗头板的尺寸还不一样,导致隔墙板规格较多,生产模具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5)结构震损震害方面;强震作用下,传统的隔墙板与框架梁、柱无法传递拉力,隔墙板易倒塌,损坏家具、砸伤人员;也不能作为抗震设防第一道防线使用以抵抗、消耗部分地震能量,这是本技术领域至今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6)墙体裂缝修补方面,预制隔墙板使用过程中隔墙板之间、隔墙板与墙边构件之间产生裂缝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后期如何消除裂缝,目前通用的办法是裂缝处开槽嵌缝或表面粘贴网状状产品(如玻璃纤维、钢纤维等)进行遮蔽,均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裂缝的发展,这是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龙海垚,未经中国矿业大学;龙海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9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隔墙板分部预应力拼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投影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