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FI设备的WIFI休眠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9671.0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梁秀秀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mifi 设备 wifi 休眠 控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MIFI设备的WIFI休眠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检测MIFI设备的WIFI模块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若否,则按照第一定时时长进行倒计时;若第一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前,没有接收到连接WIFI模块的连接请求,则在第一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时,控制WIFI模块进入休眠状态;若第一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前,接收到连接WIFI模块的连接请求,则终止倒计时,并返回检测MIFI设备的WIFI模块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步骤;可以实现当不需要使用MIFI设备的WIFI模块时,自动控制WIFI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可以减少能耗,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MIFI设备的WIFI休眠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于WIFI技术,可以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
MIFI(Mobile WIFI,移动热点)设备是一种便携式无线网络扩展装置,可以通过内插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入一个无线信号,并将该信号在多个终端设备之间共享。
现有的MIFI设备开机后,其AP(Access Point,接入点)侧的WIFI模块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即高耗电状态),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而自动切换WIFI模块的状态。当MIFI设备没有接入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其自带的电池的电量将会在WIFI模块不需要工作的情况下白白浪费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MIFI设备的WIFI休眠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MIFI设备的WIFI休眠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MIFI设备的WIFI模块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
若否,则按照第一定时时长进行倒计时;
若所述第一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前,没有接收到连接所述WIFI模块的连接请求,则在所述第一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时,控制所述WIFI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若所述第一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前,接收到连接所述WIFI模块的连接请求,则终止倒计时,并返回所述检测所述MIFI设备的WIFI模块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步骤。
可选地,在所述检测所述MIFI设备的WIFI模块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则检测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有效数据帧;
若不存在,则按照第二定时时长进行倒计时;
若所述第二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前,没有检测到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有效数据帧,则在所述第二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时,控制所述WIFI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若所述第二定时时长倒计时结束前,检测到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有效数据帧,则终止倒计时,并返回所述若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则检测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有效数据帧的步骤。
可选地,在所述按照第一定时时长进行倒计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WIFI模块的休眠机制的设置操作;
根据所述设置操作确定所述第一定时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
可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WIFI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9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代农业刀片割线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刹车防咬合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