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轮抛线的加工方法及渔轮抛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8686.5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1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坤鹏;葛永贵;朱宏伟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Q11/00;A01K89/015 |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高志军 |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渔轮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渔轮抛线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下料,定长度切断原材料形成单根渔轮抛线所需的坯料;2)滚丝尾部,将坯料放入滚丝机模中滚压获得表面光滑且圆周尺寸一致的直杆料;3)油压头部,将直杆料一端放入油压机模具中形成水滴形的头部结构;4)车床加工,通过车床对头部结构以及直杆料尾部进行成型加工构成预成品;5)折弯成型,将车加工完毕的预成品放入折弯设备折弯形成渔轮抛线的弧形线体,获得渔轮抛线成品;6)表面处理,将渔轮抛线成品进行氧化电镀形成防腐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满足水滴头部结构与弧形线体直径相差达到5倍左右还需要保证两者之间保持圆滑过渡的生产实现较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轮抛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轮抛线的加工方法及渔轮抛线。
背景技术
渔轮抛线具体生产工艺可通过挤压成型、压力铸造、焊接或者分体结构组装等方式实现;但是采用挤压成型时,由于水滴头部结构为非对称流线性结构,直径比达到5倍以上,模具受力极大,使用寿命极低,使得工艺过程难以实现,特别是成形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时难度更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大批量生产;而采用压力铸造时,由于铸造件的内部组织结构疏松,外观光极度差,需要配以抛光等特别表面处理工艺,特别是铝合金压铸件难以进行表面氧化着色处理,由于线体部位太细太长,压铸过程极度困难;采用焊接加工时,焊接部位需去渣,抛光等表面处理工序,影响整体美观。工序繁杂,难以控制,影响工件强度,效率低下;而最常采用的分体结构组装方式则是通过机械连接固定方法将水滴头部结构和弧形线体连接起来,此种工序繁杂,效率低下,并且影响整体美观、收放线容易卡线的缺点。
综上,现有技术中所加工渔轮抛线的方法中针对水滴头部结构和弧形线体的直径相差达到5倍左右,而且保证水滴头部与弧形线体之间保持圆滑过渡的生产都存在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渔轮抛线的加工方法及渔轮抛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满足水滴头部结构与弧形线体直径相差达到5倍左右还需要保证两者之间保持圆滑过渡的生产实现较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渔轮抛线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下料
定长度切断原材料形成单根渔轮抛线所需的坯料;
2)滚丝尾部
将坯料放入滚丝机模中滚压获得表面光滑且圆周尺寸一致的直杆料;
3)油压头部
将直杆料一端放入油压机模具中形成水滴形的头部结构;
4)车床加工
通过车床对头部结构以及直杆料尾部进行成型加工构成预成品;
5)折弯成型
将车加工完毕的预成品放入折弯设备折弯形成渔轮抛线的弧形线体,获得渔轮抛线成品;
6)表面处理
将渔轮抛线成品进行氧化电镀形成防腐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4)加工工序还包括如下步骤:
a、将直杆料在车床上固定夹持让头部结构位于加工位置;
b、在头部结构端面上加工凹槽结构并同步形成与凹槽结构同轴的连接柱;
c、在连接柱上钻孔加工构成与其同轴的连接孔;
d、在连接孔内攻牙;
f、将直杆料在车床上进行位置切换让直杆料尾部位于加工位置;
e、在直杆料尾部的圆周面上加工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坤鹏;葛永贵;朱宏伟,未经刘坤鹏;葛永贵;朱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8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