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坯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15717.1 | 申请日: | 202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月;赵鑫;吴秀鹏;杨孝鹤;胡亮;艾矫健;高文刚;张建华;陈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1/00 | 分类号: | C21D11/00;C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板坯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板坯序列的出钢温度,确定空步长度;
其中,若所述第一板坯序列尾部设定数量的第一板坯中的最高出钢温度不大于1160摄氏度,则所述空步长度为1.5米至2.5米;若所述最高出钢温度处于1160摄氏度至1180摄氏度之间,则所述空步长度为3.5米至4.5米;若所述最高出钢温度处于118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之间,则所述空步长度为5米至6米;若所述最高出钢温度处于1200摄氏度至1220摄氏度之间,则所述空步长度为7米至8米;
在第一辊期,控制加热炉对第一板坯序列进行加热;
在第二辊期开始时,控制第二板坯序列进入所述加热炉的入口;其中,所述第二板坯序列中第二板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板坯序列中第一板坯的厚度;当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末尾到所述加热炉的入口的距离超过空步长度时,控制所述加热炉进行第二辊期的加热;
依次关闭所述加热炉中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末尾位置对应的加热段的烧嘴,利用所述加热炉中的烟气余温,对所述第二板坯序列进行加热;
所述第一板坯的厚度为200毫米至240毫米;所述第二板坯的厚度为100毫米至16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加热炉对第一板坯序列进行加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定热轧生产速度,确定所述加热炉的生产速度;
根据所述加热炉的生产速度,确定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装钢间距和所述第二板坯序列的装钢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坯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坯序列的装钢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0毫米至300毫米,以控制所述第二板坯在所述加热炉中的在炉时间处于70分钟至150分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板坯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坯在所述加热炉中水梁上的悬出长度不大于0.8米,所述第二板坯在所述加热炉中水梁上的悬出长度不大于0.8米。
5.一种板坯加热控制装置,用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辊期,控制加热炉对第一板坯序列进行加热;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二辊期开始时,控制第二板坯序列进入所述加热炉的入口;其中,所述第二板坯序列中第二板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板坯序列中第一板坯的厚度;当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末尾到所述加热炉的入口的距离超过空步长度时,控制所述加热炉进行第二辊期的加热;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依次关闭所述加热炉中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末尾位置对应的加热段的烧嘴,利用所述加热炉中的烟气余温,对所述第二板坯序列进行加热;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控制加热炉对第一板坯序列进行加热之前,根据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出钢温度,确定所述空步长度;
其中,若所述第一板坯序列尾部设定数量的第一板坯中的最高出钢温度不大于1160摄氏度,则所述空步长度为1.5米至2.5米;若所述最高出钢温度处于1160摄氏度至1180摄氏度之间,则所述空步长度为3.5米至4.5米;若所述最高出钢温度处于118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之间,则所述空步长度为5米至6米;若所述最高出钢温度处于1200摄氏度至1220摄氏度之间,则所述空步长度为7米至8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坯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控制加热炉对第一板坯序列进行加热之前,根据预定热轧生产速度,确定所述加热炉的生产速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炉的生产速度,确定所述第一板坯序列的装钢间距和所述第二板坯序列的装钢间距。
7.一种板坯加热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7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扁线电机电枢绕组
- 下一篇:一种自动车床用检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