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自动血吸虫尾蚴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0051.0 | 申请日: | 202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兰炜明;谢曙英;李召军;曾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红福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5 | 代理人: | 邵娜 |
地址: | 33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自动 血吸虫 尾蚴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公共卫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半自动血吸虫尾蚴收集装置,包括中空船体漂浮囊,所述中空船体漂浮囊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尾蚴收集装置,且中空船体漂浮囊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真空动力装置,所述尾蚴收集装置的左端凸出于中空船体漂浮囊的内部。本发明考虑操作安全性,将操作过程中人体接触的部件放置于无水环境,船体搬移时使用船体内部直管,尾蚴收集装置放置于船体内侧支架,废液通过排液管塞手柄旋转打开排液孔排放,做到人体皮肤接触部分不被水体润湿,降低人体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共卫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半自动血吸虫尾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大量孳生于湖沼、江滩和山地沟渠等处,阳性钉螺在合适的温度下释放具有感染性的尾蚴于湖沼、江滩和沟渠等水域液面,人和家畜等哺乳动物因生产、生活接触水体而感染,引起血吸虫病;因此,对湖沼大面积钉螺活动的疫水进行尾蚴监测,可起到早期了解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状态的作用,达到警示预警的目的,目前疫水监测方法主要通过将活体小鼠于监测水域进行水面活动,饲养35天后进行解剖,检查小鼠肠系膜和肝脏是否有血吸虫成虫(哨鼠);哨鼠法因存在实施周期长、反馈效率低、易出现漏检的缺点,不能及时了解一个区域疫情状态严重影响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血吸虫尾蚴收集装置通过尾蚴收集器对监测水域液面悬浮物进行收集,可解决哨鼠监测疫水存在实施周期长、反馈效率低的问题,达到对水体风险进行快速预警的目的。且本装置采用可更换的尾蚴收集器,为大范围水域监测提供了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自动血吸虫尾蚴收集装置,具有使用安全、操作简便、重复使用且可针对大面积水域进行监测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自动血吸虫尾蚴收集装置,包括中空船体漂浮囊,所述中空船体漂浮囊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尾蚴收集装置,且中空船体漂浮囊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真空动力装置,所述尾蚴收集装置的左端凸出于中空船体漂浮囊的内部,所述尾蚴收集装置与中空船体漂浮囊通过导管连通,中空船体漂浮囊通过软管与真空动力装置的真空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尾蚴收集装置包括有内螺旋底盖,所述内螺旋底盖内部的上端从上往下依次放置有二层收集滤膜与一层防护滤网,且内螺旋底盖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下部外螺旋壳体,所述下部外螺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连通软管,所述第二连通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形外液暂贮囊,所述球形外液暂贮囊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通软管,所述第一连通软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液收集头,所述外液收集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漂浮板,所述内螺旋底盖与下部外螺旋壳体均固定安装在尾蚴收集装置内部的左侧的中部,所述尾蚴收集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尾蚴收集装置等角度环绕中空船体漂浮囊安装分布,尾蚴收集器有碟形上、下盖,上、下盖顶部分别开外螺旋孔且连接内螺旋软管,上端连接外液暂贮囊,下端连接于中空船体漂浮囊内侧开孔,尾蚴收集器固定在船体内侧的尾蚴收集器支架上,尾蚴收集器下盖内覆一层防护滤网,防护网上覆二层收集滤膜,上盖外螺旋旋转固定于下盖内螺旋且将收集滤膜卡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0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喷丝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烘干电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