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的方法、装置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9247.8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佟芳;徐铁军;李晖;张文飞;马国雷;马文珍;王婷;王忠花;林鑫;雷晓萍;马晓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G07F17/12;G07F9/02;G07F9/00;G06Q30/06;G06Q10/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霍文娟 |
地址: | 810008***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资 取用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的方法、装置与系统。该方法包括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身份识别通过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响应于预定操作,确定用户需要借还工具还是取用耗材;在用户需要借还工具的情况下,控制存放工具的储物抽屉打开,且保存借还记录;在用户需要取用耗材的情况下,控制耗材掉落在耗材取出口,且保存取用记录。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身份识别通过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响应于预定操作,确定用户需要借还工具还是取用耗材,在用户需要借还工具的情况下,控制存放工具的储物抽屉打开,且保存借还记录,在用户需要取用耗材的情况下,控制耗材掉落在耗材取出口。实现了运维物资的自动化地取用借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维物资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背景技术
在信息机房运维工作中,设备上下架、线缆敷设、故障处理等过程都需要频繁取用专用工具及信息化耗材,现阶段采用人工开展信息机房运维专用工具借还及耗材领用工作。由专人保管、清点、借用或领用、归还。岗位不重要却需要一直有专人开展。需要专人管理工具、耗材并记录取用情况,工作重复性高且耗费人力。占用人工,工作重复性高,工作技术含量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的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运维物资的取用借还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的方法,包括: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身份识别通过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响应于所述预定操作,确定所述用户需要借还工具还是取用耗材;在所述用户需要借还工具的情况下,控制存放所述工具的储物抽屉打开,且保存借还记录;在所述用户需要取用耗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耗材掉落在耗材取出口,且保存取用记录。
可选地,在将所述储物抽屉中的所述工具取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用户将所述储物抽屉关闭。
可选地,识别用户的身份,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数据;根据所述人脸图像数据,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用户借用所述工具的时长超过预定时长的情况下,发送超时短信。
可选地,所述工具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网线钳、测线仪、万用表。
可选地,所述耗材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网线、光纤线、扎线带、电源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的装置,包括: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接收单元,用于在身份识别通过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预定操作,确定所述用户需要借还工具还是取用耗材;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需要借还工具的情况下,控制存放所述工具的储物抽屉打开,且保存借还记录;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需要取用耗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耗材掉落在耗材取出口,且保存取用记录。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维物资取用借还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人脸识别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触控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户可以在所述触控显示屏进行预定操作;储物抽屉,用于存放工具,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耗材存放设备和耗材取出口,所述耗材取出口位于所述耗材存放设备的下方,所述耗材存放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9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