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的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2137.9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扈鹏;曹莉;张铭兴;李靖;朱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师玮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大厚湿陷性 地质 条件 建筑 基础 设计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的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属于挖填方建筑基础设计领域,包括:填挖方区风险确认:填挖方区域风险包括填方区沉降;建筑位置确定:建筑物大部分处于挖方区,小部分处于填方区,所述建筑位置还避让填方区的高填方区域;桩基础设计:设置桩基础时考虑土体固结沉降对桩基的负摩阻力,所述挖方区布置摩擦型灌注桩,所述填方区布置扩底端承式灌注桩;避免土体沉降措施:在桩基础的首层设置一整层的结构梁板。本公开的建筑横跨挖填方区域,挖填方区域设置桩基础并考虑土体固结沉降对桩基的负摩阻力,在桩基础的首层设置一整层的结构梁板,而非传统的建筑地面做法,以避免土体沉降对建筑地面隔墙、设备基础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挖填方建筑基础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的建筑基础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城市有效用地,减轻城市拥堵压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城市周围陡峭的山体通过工程手段变成平坦的城市用地已势在必然。
据调查显示,像湖北十堰、陕西延安、甘肃兰州等一些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削山填沟的发展战略,而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现针对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现有的施工方法无法保证大厚湿陷性地质在削山填沟后基础稳定性。
有鉴于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基于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的建筑基础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的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建筑横跨挖填方区域,挖填方区域设置桩基础并考虑土体固结沉降对桩基的负摩阻力,在桩基础的首层设置一整层的结构梁板,而非传统的建筑地面做法,以避免土体沉降对建筑地面隔墙、设备基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厚湿陷性地质条件的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包括:
填挖方区风险确认:填挖方区域风险包括填方区沉降;
建筑位置确定:建筑物大部分处于挖方区,小部分处于填方区,所述建筑位置还避让填方区的高填方区域;
桩基础设计:设置桩基础时考虑土体固结沉降对桩基的负摩阻力,所述挖方区布置摩擦型灌注桩,所述填方区布置扩底端承式灌注桩;
避免土体沉降措施:在桩基础的首层设置一整层的结构梁板,以避免土体沉降对建筑地面隔墙、设备基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建筑基础设计方法进一步包括:
自重轻建筑结构体系选择:建筑物的结构体系采用自重轻的钢结构体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位置确定,进一步包括:
建筑物横跨填方区和挖方区;
建筑物在挖方区的投影面积大于建筑物在填方区的投影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避免土体沉降措施,进一步包括:
填方区毗邻挖方区设置;
填方区设置若干根扩底端承压灌注桩,扩底端承压灌注桩包括承压灌注桩本体和桩端扩大部,桩端扩大部位于所述承压灌注桩本体的底端;
挖方区包括若干根摩擦型灌注桩;
扩底端承压灌注桩和摩擦型灌注桩的标高一致;
结构梁板设置于若干根扩底端承压灌注桩和若干根摩擦型灌注桩的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避免填方区土体沉降的控制措施包括:
加强地面沉降监测,根据监测资料推测最终沉降量和沉降与时间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2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