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2133.0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3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6 | 分类号: | E02D13/06;E02D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张若川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fg 多重 标高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在施工作业前统一测量放线后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物对不同标高桩位进行辨认放点后,进行CFG桩施工,CFG桩施工顺序为按照由深至浅的顺序由靠中线侧向两侧对称施打。本发明的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其步序简单,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物对不同标高桩位进行辨认放点能够为桩机操作手提供醒目的标识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因辨认失误造成桩基相互扰动风险加大的风险,在CFG桩施工时根据“先深后浅,间隔跳打”相互结合的原则施打CFG桩,能够进一步降低桩基间相互扰动的风险,提高施工质量,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地基基础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满足多重标高地基处理要求的CFG桩施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地基加固即在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前,应先对地基和基础进行鉴定,方可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的鉴定、加固设计和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目前地基处理多选用CFG桩,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地基标高设计要求复杂多变,同一单位区域内标高起伏冲突突出,这容易使得桩机操作手操作失误、辨认失误从而造成桩基相互扰动风险加大、施工过程桩机移动频率增大而产生施工效率降低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简单有效且能够有效避免桩基相互扰动风险的问题的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且能够有效避免桩基相互扰动风险的问题的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以解决多重标高地基处理要求下CFG桩桩基相互扰动风险大、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在施工作业前统一测量放线后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物对不同标高桩位进行辨认放点后,进行CFG桩施工,CFG桩施工顺序为按照由深至浅的顺序由靠中线侧向两侧对称施打。
本发明的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能够确保桩基在同一单位区域内多重标高地基下的施工过程中的精度和确保施工质量的优质保证,其步序简单,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物对不同标高桩位进行辨认放点能够为桩机操作手提供醒目的标识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因辨认失误造成桩基相互扰动风险加大的风险,在CFG桩施工时根据“先深后浅,间隔跳打”相互结合的原则施打CFG桩,能够进一步降低桩基间相互扰动的风险,提高施工质量,极具应用前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CFG桩多重标高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的施工区域及桩位平面布置形式,在施工前统一进行测量放线,在桩中心点上打孔30cm深,并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物对不同标高桩位进行标记,并在非加固区域埋设护桩,在施工时随时复核桩位的准确性,桩位偏差应小于50mm;
(2)放好桩位后,移动长螺旋CFG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钻尖与桩点偏移不得大于10mm,确保CFG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在钻机塔身上用红油漆每隔一段距离(50cm)作一醒目标志,控制CFG桩的深度;
(3)按照由深至浅的顺序由靠中线侧向两侧对称施打的顺序进行CFG桩施工,即采用“先深后浅,间隔跳打”相互结合的方法施工,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钻孔速度应均匀控制在1~1.5m/min;此处CFG桩的施工顺序合理,能够降低桩基间相互扰动的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同时钻孔速度也对施工质量有着较大影响,钻孔速度不易过快,过快会对相邻的已成型的CFG桩产生较大的扰动,速度过慢将极大地影响施工效率;
(4)混合料的灌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2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