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软服贴型自粘类防水卷材用非织造布及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1735.4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华;吴志博;袁承豪;许位民;那海锋;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3/011 | 分类号: | D04H3/011;D04H3/105;D04H3/14;D01F6/62;D06M15/11;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妍妍 |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服贴 防水 卷材 织造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提供一种柔软服贴型自粘类防水卷材用非织造布及生产方法,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新型聚酯纤维经侧吹风冷却、管式牵伸处理后,均匀铺制形成纤网,通过带有倒刺钩的三角刺针在纤网上下做往复穿刺缠绕,在纤网立体结构间形成钉铆销结构,经圆网、轧辊稳定尺寸,再经浸挂生物胶浆定型制得非织造布。本发明中的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能稳定,实用性强,使其应用到自粘类防水卷材胎基领域,有效解决自粘施工过程中呈现出很强的刚性、不服贴的问题。弹性好,不易折皱,适应环境热胀泠缩变化,具有尺寸记忆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软服贴型自粘类防水卷材用非织造布及生产方法,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主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粘类防水卷材是一种以聚酯非织造布为胎基材料,浸涂以SBS等合成橡胶、增粘剂及优质道路石油沥青等配制成的自粘改性沥青料,上表面覆以隔离材料,下表面覆以可剥离的防粘隔离材料而制成的防水材料。
自粘类防水卷材特别适用于需要冷施工的军事设施和不宜动用明火的石油库、化工厂、纺织厂、粮库等再防水工程。施工安全、可常温施工、施工方便施工速度极快、不污染环境符合环保要求、简便干净易做到现场文明施工。因此它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防水材料。
现有技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织造布胎基制成的自粘类防水卷材,具有较高的拉力和良好的延伸率力学性能。但其在施工时,特别是在建筑物的拐角和转弯等部位呈现出很强的刚性、不服贴,给施工带来困难。尤其是国标2型及更高规格的胎基制得卷材成品,只有国标1型制得的卷材成品相对好一些。
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性能更优越的基层材料,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柔软服贴型自粘类防水卷材用非织造布及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自粘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呈现出很强刚性、不服贴,给施工带来难度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柔软服贴型自粘类防水卷材用非织造布生产方法,在原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非织造布生产基础上,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新型聚酯纤维经侧吹风冷却、管式牵伸处理后,均匀铺制形成纤网,通过带有倒刺钩的三角刺针在纤网上下做往复穿刺缠绕,在纤网立体结构间形成钉铆销结构,经圆网、轧辊稳定尺寸,再经浸挂生物胶浆定型制得非织造布。
进一步的,线速度为10-15m/min。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胶浆为采用玉米淀粉调制为糊化态。
进一步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新型聚酯纤维的生产步骤为:由对苯二甲酸(PTA)和1,3—丙二醇(PDO)进行酯化反应,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缩聚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熔体,再经输送管线直接接入到纺丝箱,再压送到纺丝组件,纺制成PTT新型聚酯长丝。
进一步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新型聚酯纤维经侧吹风冷却、管式牵伸处理后,再送到智能摆丝机构,使其均匀的分散铺设到成网机上,形成纤网再输送入针刺工序。
进一步的,原坯布经过单圆网和热轧机,通过150-160℃的热风穿透和热辊轧压稳定原坯布尺寸。
进一步的,轧辊控制温度为160-170℃。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尺寸的方法为:原坯布浸挂生物胶浆,再经烘干定型制得成品。
进一步的,烘干温度12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