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及设备选型配套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1563.0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有厂;邓五先;代志旭;张创业;马晓红;王山磊;高明忠;谢晶;温翔越;杨本高;刘军军;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F42D1/08;F42D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谢一平 |
地址: | 4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全岩 保护层 煤岩混采综采 方法 设备 选型 配套 | ||
1.一种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调研获取极薄煤层保护层煤层赋存情况地质参数,包括开采保护层岩层厚度、岩层普氏硬度、煤层厚度、保护层与煤层距离、煤层倾角等;
步骤2:依据保护层岩层厚度等参数综合评定,确定近距离极薄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方案;
步骤3:根据开采方案选择综采配套设备,配套设备依据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设备选型配套方法进行选择;
步骤4:开始综采开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在步骤2中,当工作面岩层厚度在0.6m以下时,确定近距离极薄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方案直接综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在步骤2中,当工作面岩层厚度在0.6m及以上时,确定近距离极薄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方案预裂爆破综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裂爆破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预裂孔布置,包括预裂孔的数量、位置和角度;
步骤22:爆破孔布置,包括爆破孔的数量、位置和角度;
步骤23:爆破装药;
步骤24:爆破起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1中,所述预裂孔的数量以及每个预裂孔的仰角α和水平角β应根据卸压高度与长度而布置和确定,预裂孔在垂向上的布置自下而上,预裂孔的仰角α逐渐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也不断扩大;所述预裂孔分为两组,每组预裂孔具有不同的水平角β,在倾向上呈现为双面扇形布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组预裂孔的水平角范围为30°-60°,第二组预裂孔的水平角范围为45°-7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孔的数量、位置和角度根据工作面矸石厚度确定,具体的,
1)当工作面矸石厚度在0.6~0.8m时,工作面坚硬岩段厚度≤0.8m时,爆破孔呈单排孔布置,沿坚硬岩段中间,距底板≥0.5m,孔水平间距为0.5~0.7m,仰角不大于10°,孔深1.2~1.5m;
2)当工作面岩层厚度在0.8m以上时,爆破孔呈双排三花孔布置,爆破孔水平间距0.5~1.0m,孔深为1.2~1.5m,底孔距底板≥0.5m,俯角10~15°,顶孔距顶板≥0.3m,上仰10~15°,水平角0°,炮眼采用三孔布置;
3)当遇到过断层或薄煤带时,爆破孔布置为三花孔,顶孔距顶板≥0.3m,底孔距底板≥0.5m,爆破眼水平间距0.5~1.0m,上下间距0.5~1.0m,顶孔仰角10~15°,底孔俯角10~15°,孔深≥1.4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全岩保护层煤岩混采综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爆破炸药采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乳化炸药;雷管采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每个爆破眼装药量≤600g,使用炮泥和水炮泥封满封实,封泥长度不少于0.5m,正向装药,药卷之间串联联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四川大学,未经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15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机系统及一种抽油机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探针标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