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功能支座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6715.2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布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建筑 多功能 支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功能支座,包括底座和固定设置在底座两端的四块限位板,四块所述限位板两两设置在底座两端,两两所述限位板之间放置设有配重块,所述限位板和配重块之间还设有压合机构,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上端伸缩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内移动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转动设有转轴,所述活动杆的侧壁内设有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转轴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基板的下壁上固定设有电机,所述基板的上壁固定设有螺纹杆;本发明能够在进行桥梁建筑施工时,可以之间通过该装置对桥底的中间部位进行修缮和施工,解决了传统方式难以对桥的下壁进行修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功能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建筑是跨越江河、山洞,供人、车行的人工构造物,桥梁建筑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密切相关,早期的桥梁均利用天然材料,简易而跨越能力极弱且不耐久。此后,砖的发明开始了人工材料应用的历史,面铁的发明方面为开采石头护大其应用提供了可能,同时铁用于桥梁引起了桥梁技术的极大进步;
现存的对桥梁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桥面的施工往往十分方便,但是对桥梁底面的施工往往需要工人冒着风险搭建繁杂的梯子攀爬至桥梁的底面上进行施工,过程繁琐的同时,对工人的安全难以进行保障,同时建筑材料的运送过程也十分艰难,对此我们提出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功能支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存的对桥梁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桥面的施工往往十分方便,但是对桥梁底面的施工往往需要工人冒着风险搭建繁杂的梯子攀爬至桥梁的底面上进行施工,过程繁琐的同时,对工人的安全难以进行保障,同时建筑材料的运送过程也十分艰难,而提出的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功能支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功能支座,包括底座和固定设置在底座两端的四块限位板,四块所述限位板两两设置在底座两端,两两所述限位板之间放置设有配重块,所述限位板和配重块之间还设有压合机构,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上端伸缩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内移动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转动设有转轴,所述活动杆的侧壁内设有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转轴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基板的下壁上固定设有电机,所述基板的上壁固定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和电机连接设置,所述螺纹杆的一侧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也固定设置在基板上,所述伸缩板的伸缩部位均固定设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均螺纹套设在螺纹杆上,所述活动杆的上端一侧外侧壁上还固定设有承重块。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方案:
优选地,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板内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和滑腔的底壁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滑块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压合在配重块上设置。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侧壁上固定设有电机箱,所述电机在电机箱内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远离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积大于螺纹套筒的横截面积设置。
优选地,所述承重块和活动杆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承重块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光滑层。
优选地,所述基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设有卡块,所述活动杆的内壁上固定设有相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卡块和限位块相互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电机、螺纹杆、伸缩板和螺纹套筒的相互配合,使得当工人需要对桥梁的底面进行施工时,只需打开电机,使得螺纹杆转动,螺纹套筒随之在螺纹杆上移动,并将伸缩板打开,直至伸长到需要的施工位置,之后工人站立在伸缩板上对桥梁底面进行施工,过程简便的同时,对工人的安全性进行了保障,也便于了对施工用料的搬运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布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布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6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