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5005.8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0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高三策;吴涛;郝翰学;张相杰;张玉琛;池骋;杨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0 | 分类号: | G06F30/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电荷 流变 数字 孪生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得到换流变全景模型;将传感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
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热-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
最后,基于API分离出BIM模型所包含的信息,将几何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模型区,将材料和属性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信息区;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实景模型和多物理场模型,通过相互调用关键信息,实现两种模型的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换流变孪生模型;
所述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实景模型和多物理场模型,通过相互调用关键信息,实现两种模型的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换流变孪生模型,具体包括:
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三种信息,利用objLoader通过API提取JSON文件模型区的几何信息,供三维实景建模调用,构建出几何与实景维度的孪生模型;通过API提取JSON文件的几何信息、材料、属性信息形成多物理维度的孪生模型;最后,基于统一标识符关联两类孪生模型的数据,实现两种模型融合得到最终的孪生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是通过有效独立法确定传感装置的初始布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它每次从所有传感器可选位置的剩余中,移除对目标函数贡献最少或较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直到只有所需的可选位置数或最大非对角线元素达到预置值为止,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具体包括:
1)根据现场情况,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选取合适的测站位置,经过多次扫描对工作面进行整体覆盖;
2)在墙壁四周张贴标靶纸后,架设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结构每个部分依次进行扫描;
3)在软件中进行点云测站拼接、提取点云数据、坐标系转换、点云去噪与分类、点云输出与格式转换操作;
4)将*.rcp或*.rcs格式的文件导入软件中,提取关键点坐标,得到实际扫描修正后的结构BIM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得换流变实景数据,具体包括:基于坐标转换实现时空一致性完成实景数据与几何维度模型的匹配,将监测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得到融合几何与实景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其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指的是通过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的视角同步采集影像,获取丰富的变压器顶面及侧视的高分辨率纹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热-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具体包括:
在传统耦合方式上考虑空间电荷影响,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泊松方程、电流连续性定理和守恒方程对空间电荷的分布进行进一步推导,即可建立温度-场强-流速下的空间电荷移动路径得到计及微观粒子下电-热-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
将泊松方程(1-1)和已知边界电压条件转化为等价的变分形式(1-2),运用到计算模型中转化为矩阵形式(1-3);由泊松方程的变分原理可知含有边界条件的方程(1-1)的解就是方程(1-3)取最小值的函数;得到最终表达式平衡方程(1-4),用于计算模型内各点电势;
其中,为空间电荷各点电位值,[K]为总系数矩阵(也即总刚度矩阵),[f]为局部矩阵总体合成的结果;
[K][Φ]=[f](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0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双孢菇菌渣肥力水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低频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