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示踪剂法检测密封箱泄漏率的采样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702.1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鲜丽;马英;侯建荣;王瑞云;韩明;田林涛;吴波;韩丽红;张治权;胡波;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24;G01M3/22;G01T1/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示踪剂 检测 密封 泄漏 采样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示踪剂法检测密封箱泄漏率的采样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外箱、第一采样装置和第二采样装置,第一采样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开关阀、第一碘采样器、第一采样通道、第一采样泵和第一质量流量计,第二采样装置包括两个第二开关阀、第二碘采样器、第二采样通道、第二采样泵和第二质量流量计,本发明采样系统和方法可以实现密封箱恒压采样,可以完全捕获样本空气中的放射性甲基碘示踪剂,方法灵敏度高,为密封箱极微量泄漏率检测提供可靠的样本,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测定试验箱的泄漏率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示踪剂法检测密封箱泄漏率的采样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铀钚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闭式循环燃料组件,符合核裂变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钚毒性强,且易被人体吸入,一旦渗入到环境中,会对工作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在MOX燃料组件研制试验操作线中,与钚相关的操作均在密封防护手套箱中进行。一般手套箱设计工作压力在(-300~-400)Pa,以减少箱内气体向环境的渗出。
工况条件下,箱内气体向环境的泄漏率是影响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直接决定因素,因此确定负压密封箱室向环境的泄漏率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设计建立手套箱工作条件的重要参考。而关于高密封等级箱体向环境泄漏率的检测技术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中均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示踪剂法检测密封箱泄漏率的采样系统和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示踪剂法检测密封箱泄漏率的采样系统,包括:
外箱,用于包容试验箱体;
第一采样装置,位于所述试验箱外部,包括两个第一开关阀、第一碘采样器、第一采样通道、第一采样泵和第一质量流量计,第一采样通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试验箱体,第一采样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采样泵的一端,第一采样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一质量流量计的一端,第一质量流量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试验箱体;第一碘采样器设置在第一采样通道上,一个第一开关阀设置在位于第一碘采样器背离第一采样泵的一侧的第一采样通道上,另一个第一开关阀设置在位于第一质量流量计背离第一采样泵的一侧的管道上;
第二采样装置,位于外箱外部,包括两个第二开关阀、第二碘采样器、第二采样通道、第二采样泵和第二质量流量计,第二采样通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外箱,第二采样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二采样泵的一端,第二采样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质量流量计的一端,第二质量流量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外箱;第二碘采样器设置在第二采样通道上,一个第二开关阀设置在位于第二碘采样器背离第二采样泵的一侧的第二采样通道上,另一个第二开关阀设置在位于第二质量流量计背离第二采样泵的一侧的管道上。
进一步,第一采样装置还包括备用通道、备用开关阀和备用碘采样器,备用通道与第一采样通道并联;备用通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试验箱体,备用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采样泵的一端;备用碘采样器设置在备用采样通道上,备用开关阀设置在位于备用碘采样器背离第一采样泵的一侧的备用采样通道上。
进一步,第一采样装置还包括净化通道、净化开关阀和净化碘采样器,净化通道与备用采样通道并联;净化通道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试验箱体,净化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第一采样泵的一端;净化碘采样器设置在净化采样通道上,净化开关阀设置在位于净化碘采样器背离第一采样泵的一侧的净化采样通道上。
进一步,第一采样装置和第二采样装置都还包括采样端子,采样端子呈管状,采样端子的端口具有斜切角。
进一步,斜切角的度数为45°。
进一步,试验箱体的体积均分成若干个立方体,第一采样装置具有若干个采样端子,第一采样装置的采样端子的端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在试验箱体的若干个立方体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未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