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4623.0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范思琦;廖文;洪旭;冯长征;张瑞宜;黄素琴;赵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13/00;E04G9/08;E04G17/00;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处双柱 模板 加固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模板;两外模板,其相对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外模板,两第一侧模板之间以及两外模板之间分别通过拉结组件拉结连接;分别设置于两外模板的内侧的两内模板,内模板的相对两侧连接于两第一侧模板,两内模板之间形成变形缝,外模板与相对的内模板之间形成浇制空间,内模板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多块限位板,多块限位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设置于两内模板的限位板之间的多个支承件,其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内模板的相对侧,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容置通槽,限位板可拆卸地嵌设于容置通槽中。本发明解决了在变形缝两侧设置柱时,两柱中间的模板不易加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变形缝是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温度、沉降等因素,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一般变形缝两侧结构间距较小,当变形缝设置于两柱之间时,两柱难以单独支设模板,两根柱中间的模板不易加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在变形缝两侧设置柱时,两柱中间的模板不易加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模板;
两外模板,两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所述外模板;
两内模板,两所述内模板分别设置于两所述外模板的内侧,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两侧连接于两所述第一侧模板之间,两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外模板与相对的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柱的浇制空间,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多块限位板,多块所述限位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设置于两所述内模板的限位板之间,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侧,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容置通槽,所述限位板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容置通槽中;以及
拉结组件,两所述第一侧模板之间以及两所述外模板之间分别通过所述拉结组件拉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通槽的槽底可转动地安装有多根滚轴,所述限位板压抵于多根滚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滚轴竖向设置,所述滚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延伸形成固定轴,所述容置通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轴孔,所述固定轴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固定轴中。
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组件包括:
对拉螺杆,所述第一侧模板、所述外模板以及所述内模板开设有穿孔,所述对拉螺杆穿设于两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穿孔中,或所述对拉螺杆穿设于两所述外模板和两所述内模板的穿孔中;以及
多个螺合件,螺合于所述对拉螺杆的端部,所述螺合件压抵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外侧或所述外模板的外侧。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柱模板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架设一第一侧模板;
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同一侧架设两外模板,并将两所述外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相对两侧;
于两所述外模板之间架设两内模板,并将两所述内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模板;
于两所述内模板的限位板之间设置支承件,将两所述内模板的限位板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的容置通槽中,使得所述支承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两所述内模板的相对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