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直联网系统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3930.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博;徐攀腾;严海健;谷裕;李建勋;宋述波;郑星星;李倩;杨学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玲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系统故障 穿越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直联网系统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柔直联网系统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包括: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一极出现直流过电压,则控制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和第一受端双极换流站进行功率转带;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控制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进入超速减载模式;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投入第一容量的耗散模组。快速解决直流过电压问题,提高了柔直联网系统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直联网系统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技术具有控制灵活、运行方式多样、供电可靠性高等优势,是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汇集和远距离外送的有效手段。
当柔直联网系统的受端交流电网故障导致输出功率受阻时,由于风电场在故障期间仍会向柔直联网系统持续注入功率,将会引起功率盈余问题,进而造成直流过电压,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传统技术中的柔直联网系统存在着难以快速、精确地解决直流过电压故障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精确地解决直流过电压故障的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直联网系统故障穿越控制方法,柔直联网系统包括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第一受端双极换流站以及耗散模组,第一风电场通过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第一受端双极换流站向交流电网输电,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包括: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一极出现直流过电压,则控制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和第一受端双极换流站进行功率转带,以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转带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一极的第一待消纳功率;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控制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进入超速减载模式,以降低第一待消纳功率;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投入第一容量的耗散模组,以降低第一待消纳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控制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进入超速减载模式,以降低第一待消纳的步骤后还包括: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二待消纳功率,则根据第二待消纳功率与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的差确定第一盈余功率;第二待消纳功率是经过超速减载处理后的第一待消纳功率;根据第一盈余功率投入第二容量的耗散模组,以降低第二待消纳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盈余功率投入第二容量的耗散模组,以降低第二待消纳功率的步骤后还包括:根据第一盈余功率切除第一风电场的风机并退出第二容量的耗散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投入第一容量的耗散模组,以降低第一待消纳功率的步骤包括:若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的最大可转带功率小于第一待消纳功率且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则使第一送端双极换流站的第二极以最大传输功率输出,并投入第一容量的耗散模组以及控制第一风电场的风机进入桨距角控制模式,以降低第一待消纳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不完全贝塔函数的水文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砂岩岩心编录地质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