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1738.4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中;王钧莹;李加桉;魏杰;郑新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F17D1/07;F17D1/20;F17D3/01;F17D5/00;F1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抑制 系统 | ||
1.一种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增压装置(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用于实现气体的压力提升;
进气管路(20),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的进气端;
排气管路(30),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的出气端;
其中,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排气管路(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40),所述抑喘件(40)的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41),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
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包括第一导流腔(411)和与所述第一导流腔(411)连通的第二导流腔(412),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用于导通由所述进气管路(20)的进气端进入的正向气流,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用于导通逆向气流,所述逆向气流的流向与所述正向气流的流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条件式:0°≤α≤90°;
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的截面面积为Sf,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面积为Sr,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的截面面积和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面积满足条件式:0<Sr≤5S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腔(411)包括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连接的第二正导流段(4112),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所述夹角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β,夹角β满足条件式:0°≤β≤9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腔(412)包括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与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连接的第二逆导流段(4122),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所述第二逆导流段(4122)布置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所述第二逆导流段(4122)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所述夹角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包括第一直流道(41211)和与所述第一直流道(41211)连通的第一弯流道(41212),所述第一直流道(41211)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流道(4121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交汇处连通,且所述第一直流道(41211)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第一弯流道(41212)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
所述第二逆导流段(4122)包括第二直流道(41221)和与所述第二直流道(41221)连通的第二弯流道(41222),所述第二直流道(41221)形成于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流道(4122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连通,且所述第二弯流道(41222)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向气流流过所述抑喘件(40)产生的压降为Δpf,所述逆向气流流过所述抑喘件(40)产生的压降为Δpr,在同一体积流量下所述压降满足条件式:ΔpfΔp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17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