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机及贴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1664.4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6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傅煜;朱永明;顾骏东;刘金生;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适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8/10;B32B38/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方中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镂空 金属片 背面 自动 贴膜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机及贴膜方法,该自动贴膜机包括沿着Y轴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覆膜系统和第二覆膜系统、覆膜中转系统,其中第一覆膜系统和第二覆膜系统均能够沿着X轴和Z轴的合力方向移动撕除离型膜片,且第一覆膜系统和第二覆膜系统均能够在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内完成金属片的背面和正面贴膜。本发明一方面撕膜时沿着力的合成方向逐步将离型膜片和待贴膜片的分离,大幅度降低撕膜时所造成膜片损伤的概率;另一方面不需要进行金属片翻转,同时在真空腔下进行金属片的正面或背面的对位贴膜,不仅气泡出现的概率低,而且确保多镂空金属片的贴膜精度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片真空覆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机,同时还涉及一种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所采用的覆膜机主要是将撕除离型膜的PET膜贴覆在对应金属片表面,且覆膜机包括PET膜供膜单元、撕膜单元、贴膜单元、金属片传输单元,其中PET膜的长度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厚度方向为Z轴,PET膜供膜单元主要将每片PET膜向贴膜单元上料,撕膜单元主要用于将所贴覆膜表层的离型膜撕开,贴膜单元将待贴覆的膜贴覆至金属片表面,金属片传输单元包括延伸方向与PET膜延伸方向一致的传输平台、用于驱动传输平台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传输件,其中传输平台将对应的金属片送至贴膜单元所形成贴膜工位下方,然后由贴膜单元将待贴覆的膜贴覆至金属片表面。
但是,针对具有很多个镂空孔的金属片而言,其中多个镂空孔所形成的面积占整个金属片面积比例较大,这样一来,所采用的贴覆膜上对应形成有镂空孔,而且需要进行金属片的正面和背面的逐步贴膜,因此,市场上所采用贴膜机具有以下缺陷:
1、在贴膜之前,需要将具有镂空孔的离型膜撕除,但是,因撕膜的角度和力度难以掌控的原因,进行离型膜撕除时,大概率会出现贴覆膜的损坏(如:撕裂或撕断),这样一来,不仅贴覆膜的报废率较高,而且也大幅度降低贴覆膜的供膜效率;
2、贴膜时,一般情况下会出现最多的现象就是:气泡,那么针对具有镂空孔的贴覆膜而言,出现气泡的概率就越大,因此,贴膜的精度很难保证;
3、在完成金属片的正面贴膜后,当还需要进行背面贴膜时,此时,需要180°翻转金属片,然后进行背面贴膜,这样一来,不仅金属片的传输过程十分复杂,而且翻转后因定位基准的改变,致使背面贴膜的准确度很难把握,因此,很难满足贴膜精度要求;
4、撕膜过程和贴膜过程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且一般都是贴完膜后,再进行撕膜,因此,每进行一次贴膜需要很长一端等待时间,贴膜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机。
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镂空金属片的正背面自动贴膜机,以金属片长度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厚度方向为Z轴,膜与金属片匹配,且膜包括待贴膜片和粘接在待贴膜片上且自X轴线端部冒出的离型膜片,
自动贴膜机包括沿着Y轴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覆膜系统和第二覆膜系统、用于将第一覆膜系统完成贴膜的金属片沿着Y轴方向向第二覆膜系统转载的覆膜中转系统,第一覆膜系统包括金属片上料单元、第一供膜单元、第一撕膜单元和第一贴膜单元,其中第一撕膜单元包括与金属片平行设置的膜片吸附台面、第一撕膜夹头、以及第一撕膜动力件,膜片吸附台面能够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一撕膜夹头能够沿着X轴和Z轴的合力方向移动撕除离型膜片,第一贴膜单元包括具有模腔的第一贴膜模具、驱动第一贴膜模具运动的第一贴膜动力件,其中膜片吸附台面与模腔对位后,在第一贴膜动力件驱动下能够形成闭合的第一真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适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适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1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风能利用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下一篇:工程垃圾高空自动下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