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90890.0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瀛;马一方;马福建;胡彬;于登合;路野;徐长庚;郑淇元;李通;高仁;刘文学;王壮;徐海朕;金晶晶;詹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E02D29/12;E02D29/16;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污水 预制 管口 封堵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通过本方法进行井室与管道的连接,能够使井室的管道管口与管道形成适用于市政井室的管口包封体系,此体系能保证在回填土之后不再发生漏水及渗水的质量隐患,并能保证在后期不会有流沙进入井室,造成上部地面沉陷能不利于使用功能的问题发生;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工序简单、可操作性强、施工难度小,且后期使用过程中渗漏风险大大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现浇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随着市政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市政雨、污水管道材料的多样性,且为了满足新型城市的雨、污水排放功能的需求,雨污水管道出现了多元性的发展,管径从DN200-DN2800不等,且设置雨污水检查井是必要条件,但是如何保证雨污水管道和检查井做到有效刚性连接,保证雨污水井室不渗漏及杜绝因流沙进入井室造成上部地面塌陷成为重中之重。一般半雨污水检查井采用砖砌封堵,因后期砖块老化或者施工不当,无法保证雨污水检查井与管道形成刚性连接,进而会先出现管道与雨污水井室逐渐形成缝隙,产生漏水等情况,严重者出现流沙进入雨污水检查井,管道内堵塞严重,并且上部地面会因为流沙出现塌陷,因雨污水检查井室大部分设置在市政道路上面,若如出现塌陷,对上部道路的影响特别较大,极易容易引起危害行人及行车的不安全情况发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检查井与管道良好刚性连接的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设井室,将预制的井室吊装至指定位置或在指定位置进行井室的浇筑,且在其的管道管口的内壁底部预制混凝土垫块;
步骤二:管道管口处理;在管道管口的外壁对应侧进行混凝土凿毛处理,在污水管道的端部外壁缠绕多层膨胀止水带,处理完毕后,污水管道通过混凝土垫块支撑,依照标高及预留尺寸调整至设计要求,并进行校验;
步骤三:浇筑密封,在管道管口的内部一端支设管道包封内模具,在污水管道的外部支设包封外模具,且包封外模具与污水管道之间存在浇筑区,并在浇筑区内绑扎钢筋,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4:模具拆除,拆除模具后,检验浇筑的混凝土连接件、污水管道以及管道管口之间的贴合程度;
步骤5:缝隙密封,使用防水砂浆将混凝土连接件与管道管口间的缝隙填平,使管道管口与混凝土连接件形成完整的包封体系。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中,所述包封内模具为内挡板,所述包封外模具为筒状模具;所述包封内模具贴附在所述管道管口的内侧壁,所述污水管道贯穿所述管道管口,且端部与所述包封内模具抵接,所述包封外模具套设在所述污水管道的外侧,其一端与井室的外侧进行凿毛处理的位置抵接,另一端通过外挡板与所述污水管道的外壁密封连接,在所述污水管道与所述包封外模具之间绑扎钢筋,形成浇筑区。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中,绑扎钢筋包括轴向钢筋和径向钢筋,径向钢筋设有多跟且混匀分布在所述浇筑区,所述轴向钢筋设有多根且依次绑缚在所述径向钢筋横外侧。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中,浇筑时采用C35P6混凝土。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市政雨、污水预制的井室及井室管口封堵施工方法,其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