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黏土型锂矿中提取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0780.4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9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伟;何利华;雷云涛;刘旭恒;孙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26/12 | 分类号: | C22B26/12;C22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慧亮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50 | 代理人: | 何东明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黏土 型锂矿中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锂提取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从黏土型锂矿中提取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黏土型锂矿两侧设立阳极区和阴极区,向所述阳极区插入阳极,向所述阴极区插入阴极;向所述阳极附近加入插层剂;步骤2,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施加电压,利用所形成的外电场驱动黏土型锂矿的层间域中的锂离子沿电场方向迁移而逐步脱离矿物颗粒、进入并富集于阴极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无须焙烧等前置处理,也无需强酸及高温高压环境即可直接提取锂,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绿色清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锂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黏土型锂矿中提取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战略金属,在储能/动力电池、核能利用、金属材料等领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等多因素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对锂矿资源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研究热潮。
固体锂矿主要有伟晶岩型和黏土型两种类型。其中伟晶岩型的锂辉石、锂云母的工业开发已经日益成熟,其主要工艺是先在800~1200℃的高温下对矿物进行焙烧,使之活化转型,再采用硫酸浸出锂用于锂盐产品的生产。
黏土型锂矿中锂的一般赋存于蒙脱石、皂石、绿泥石等黏土型矿物中。比如碳酸盐型黏土型锂矿,锂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蒙脱石晶体结构的层间域中。由于锂离子处于矿物晶体内部,而非吸附于矿物颗粒的表面,采用淋洗/浸泡的方式难以实现直接锂的提取。例如,采用硫酸浸出这类黏土型锂矿时,锂的浸出率仅为2%左右。
现有技术中,为使该黏土矿能够有效浸出,需要对其进行高温焙烧活化处理,后下利用硫酸等助剂实现锂的浸出。如:中国专利CN 110358934 B公开了一种从黏土型锂矿中提取锂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将黏土矿在450-800℃进行焙烧活化,然后利用三氯化铁溶液进行浸出;中国专利201410098348.9公开的从低品位含锂粘土矿提锂的方法,则是通过添加硫酸钙、氟化钙、硫酸钠作为助剂,在800℃下对黏土矿进行改性焙烧,再采用50%的硫酸进行浸出提锂;中国专利202010684178.8所公开的技术将含锂黏土、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钾混合造粒后,在900~1100℃下高温煅烧后,再进行锂的提取。
采用浓硫酸高温高压或者浓硫酸熟化,由于矿物的晶体结构实现了完全破坏,铝、镁、钾等杂质也大量被浸出,给后续锂的分离和净化带来了挑战。此外,浓硫酸的使用给设备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除高温焙烧法外,还可以采用浓硫酸在高温高压(180~250℃)条件下使黏土型锂矿进行全岩分解浸出。
由于黏土型锂矿的品位低,难以选矿富集。因此,无论是采用焙烧工艺还是浓硫酸高温浸出工艺,都存在处理量和试剂用量大、能耗高、成本高、渣量大、污染高等问题。
分析上述方法的弊端,其核心原因在于,不同于稀土矿中金属元素存在于晶体表面,在黏土型锂矿中,锂主要赋存于蒙脱石等黏土矿物晶体结构中。这样的离子赋存状态导致常规的常温常压下的酸浸取方式难以将锂元素浸出。因此需要高温焙烧活化或者高温高压条件。
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追求就是希望有一种无须高温焙烧即可直接提取锂的方法。在发明人的进一步研究中,含锂黏土矿物大都具有离子导电性。如含锂蒙脱石的离子导电性几乎可与液体电解质相比拟。基于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场的作用,无须先期处理而直接从黏土型锂矿中提取锂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黏土型锂矿的绿色高效提取难题,旨在提供一种电化学强制锂离子从黏土型锂矿中直接提取锂的方法。避免了传统锂矿提锂工艺渣量大、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黏土型锂矿中提取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7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