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驱油用供气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0423.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3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健宇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2;F17C13/04;F17C13/08;F17C7/04;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江晔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驱 供气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驱油用供气设备,其包括: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支撑架、底轮、转轴、刹车压板、进口、第一电磁阀门、连接管、法兰盘、支撑杆、气体罐、连接口、输送管、第二电磁阀门、出口、出气管、第三电磁阀门、软管、外套管、螺母座、活动管、转动调节座、活动气缸、固定导向条、活动导向条、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调节板、螺纹杆、固定螺母、旋转盘、导向杆、定位孔、透气孔、螺旋弹簧、控制柜、圆台块、圆台孔、导向套、螺纹管、定位螺栓、刻度、固定环、压紧螺栓、挡环、保护壳、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蜗杆、第二蜗轮和第二内轴。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便于形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定量的供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气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油用供气设备,属于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就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油率的技术;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一般驱油位置会挖设井槽。
现有的专利文献“实用新型CN208830982U一种二氧化碳驱油用供气装置”中,虽可进行液态二氧化碳的气化处理,然后进行注气,但其气化后的容器中的气体不易进行排出,内部易出现残留,从而影响定量注气的效果。现在尚没有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便于注气气体完全排出的二氧化碳驱油用供气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油用供气设备,包括:所述供气设备包括: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支撑杆、气体罐、出口、第二电磁阀门、输送管、连接口、调节板、螺纹杆、固定螺母、旋转盘、导向杆、导向套、螺纹管、定位螺栓、出气管、第三电磁阀门、软管、可调注气管、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螺旋弹簧;其中,所述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所述气体罐,所述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连通安装,所述出口的末端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二电磁阀门,所述第二电磁阀门的末端口与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输送管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口固定套接,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气体罐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气体罐的一侧连通安装;所述气体罐的内部配合连接有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中部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气体罐的一侧中部固定嵌合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旋转盘,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套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气体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气体罐的一侧连通安装,所述导向杆的杆面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导向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所述导向套连通安装,所述螺纹管与所述定位螺栓螺纹连接,所述气体罐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上标有刻度;所述气体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气体罐连通安装,所述出气管的末端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三电磁阀门,所述第三电磁阀门的末端口通过所述软管连接有所述可调注气管;所述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压力表,所述气体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压力表;所述调节板包括:内板和橡胶外套,所述橡胶外套固定套接在所述内板的外部,所述橡胶外套与所述气体罐的内壁接触;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所述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气体罐的一侧内壁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碳液态储存罐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底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纵向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面与刹车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内轴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二内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与第二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轴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健宇,未经杨健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