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组器及过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8752.9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7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玉;张继昌;陈亦力;吴超;孙庆硕;杨玉兵;范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中空 纤维 过滤 方法 | ||
一种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组器及过滤方法,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组器框架、中空纤维膜组件和用于组件固定及密封的密封圈和卡板及固定螺栓,螺母。组器框架由型材焊接支撑,同时组器框架设置上下集水管及中间连接管,用于过滤产水的汇集和产出;组件单元一段产水进入组器框架的上下集水管,两端均由卡板及固定螺栓、螺母固定;组件产水端设置密封圈用于产水和原水的隔离密封。该中空纤维膜组器用于振动型式控制污染的膜过滤,运行节能,组件抗污染性能及稳定性能良好,并具有优良的拆装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组器及过滤方法,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膜行业的发展,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空纤维膜组器组件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如装填密度大、自支撑体系等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污水处理、废水回用等诸多领域。
因为原水(污水、或给水原水)存在着大量的浮游物质、微生物、胶体颗粒、无机质等,造成对中空纤维膜的污染而影响中空纤维膜的运行,依次形成了传统的以曝气为动力连续不断去除污染的膜过滤机制及相应的膜产品——曝气型中空纤维膜过滤组器。
但比较传统的沉降槽(沉淀池)产水,曝气型中空纤维过滤膜组器虽具有产水质量好、品质稳定、占地面积小的优势,但同事能量消耗大,毛发堆积等缺陷,因此产生了以振动为动力,进行膜控制污染运行的设备及工艺探索。韩国斗山重工建设有限公司提出了振动膜过滤系统(专利号:CN108114597A);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了高效节能一体化MBR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专利号:CN 107352642A);广西桂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延缓MBR污堵装置及方法(专利号:CN 108358308 A)。上述专利(装置或方法)对振动型式和运动机构进行了表达,并未对组器组件提出要求,且其公司产品主要以机械设备或工程建设或运行为主,所采用的中空纤维膜顾虑组器组件也是基于其他公司曝气为主的膜过滤器,并未就具体应用做出改变。基于曝气运行模式下的中空纤维膜过滤组件,在气流作用下膜丝均匀分散在原水水体中,原水(污水或给水水体)中的污染质均匀分散,膜丝周围的水体与外界水体容易混合交换。但用于振动型式的组器组件中,混合交换作用减弱,因此容易形成膜丝与膜丝之间的内部积泥。
因此从曝气膜组器直接应用于振动组器的实际应用而言,存在着组件与组器框架产生相对运动,安装拆卸性能差及膜丝内部积泥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组器及过滤方法。
一种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组器,矩形管为竖直支撑,矩形管的上部与上端C型槽钢连接,矩形管的下部与下端C型槽钢连接,侧梁的两端分别与矩形管连接,组成在四角有矩形管的框架结构,上集水管及下集水管分别与侧梁焊接,上集水管与下集水管焊接中间连通管,固定角钢有角钢槽口,固定角钢分别焊接在上集水管和上端C型槽钢的侧面,组件的一侧上端连接槽型卡板、螺母及螺柱,组件的一侧下端连接槽型卡板、螺母及螺柱,分别通过槽型卡板、螺母及螺柱连接上集水管及下集水管,组件产水口连接密封圈,组件产水口分别连接上集水管的下端集水管流道及下集水管,组件产水口经下部连通口、中间连通管及上部连通口汇入上集水管,经产水连通口及产水管产出,组件连接组件吊耳,组件吊耳能够通过卡板槽口悬挂在固定角钢上面。
一种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方法,含有以下步骤:将装有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膜组器浸没式安装于待处理的水中,当原液(即待处理的水)流过中空纤维膜丝表面时,中空纤维膜丝对原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经组器框架中的集成流道由产水管产出,组件上的膜丝在振动作用下,去除表面污染而连续运行。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组器能够实行组件的稳定安装、减缓膜丝间的内部积泥、安装拆卸容易,便于组器维护和运行。所提供的振动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实现了组件的稳定安装,产水通道的短化;组件安装拆卸的简便,组件不易积泥,产品性能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8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挡网自动开合的活鱼转运桶
- 下一篇:基于区块链的内容中心网络隐私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