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7633.1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彦汝;刘文耀;邢恩博;唐军;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G02B6/27;G02B6/293;G02B6/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光纤 耦合器 | ||
本发明涉及光纤耦合器,具体是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光纤耦合器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集成度低、品质因数低的问题。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包括沿光路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双纤毛细管、第一透镜、起偏检偏分光单元、第二透镜、第二双纤毛细管;第一双纤毛细管的轴线和第一透镜的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一双纤毛细管的右端面和第一透镜的左端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第一双纤毛细管内分别穿设有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一光子晶体光纤;第二双纤毛细管的轴线和第二透镜的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二双纤毛细管的左端面和第二透镜的右端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第二双纤毛细管内分别穿设有第二保偏光纤和第二光子晶体光纤。本发明适用于谐振式光纤陀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耦合器,具体是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
背景技术
光纤环形谐振腔(FRR)是谐振式光纤陀螺的核心敏感部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抑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的偏振噪声、提高谐振式光纤陀螺的环境适应能力,光纤环形谐振腔通常采用光纤耦合器与光子晶体光纤环熔接而成。但由于传统光纤耦合器的结构所限,光纤环形谐振腔普遍存在集成度低、品质因数低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其一,若光纤环形谐振腔采用单个传统光纤耦合器与光子晶体光纤环熔接而成,则光纤环形谐振腔只能输出反射峰,而无法输出透射峰,因此为了实现透射峰检测,光纤环形谐振腔需要采用两个传统光纤耦合器与光子晶体光纤环熔接而成,由此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的分立器件较多,从而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的集成度低。其二,传统光纤耦合器缺少偏振控制器件,因此为了充分抑制光纤环形谐振腔的偏振噪声,需要在传统光纤耦合器与光子晶体光纤环之间独立设置偏振控制器件,由此同样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的分立器件较多,从而同样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的集成度低。其三,由于传统光纤耦合器采用普通光纤作为尾纤,导致传统光纤耦合器与光子晶体光纤环之间无法实现低损耗熔接,由此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的品质因数低。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以解决传统光纤耦合器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集成度低、品质因数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光纤耦合器导致光纤环形谐振腔集成度低、品质因数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光纤耦合器,包括沿光路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双纤毛细管、第一透镜、起偏检偏分光单元、第二透镜、第二双纤毛细管;
第一双纤毛细管的轴线和第一透镜的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一双纤毛细管的右端面和第一透镜的左端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第一双纤毛细管内分别穿设有第一保偏光纤和第一光子晶体光纤,且第一保偏光纤位于第一光子晶体光纤的上方;第一保偏光纤的右端面和第一光子晶体光纤的右端面均与第一双纤毛细管的右端面齐平;第一保偏光纤的左端作为第一端口;第一光子晶体光纤的左端作为第二端口;
第二双纤毛细管的轴线和第二透镜的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二双纤毛细管的左端面和第二透镜的右端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第二双纤毛细管内分别穿设有第二保偏光纤和第二光子晶体光纤,且第二保偏光纤位于第二光子晶体光纤的下方;第二保偏光纤的左端面和第二光子晶体光纤的左端面均与第二双纤毛细管的左端面齐平;第二保偏光纤的右端作为第三端口;第二光子晶体光纤的右端作为第四端口;
第一透镜的轴线和第二透镜的轴线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剪炉燃烧室
- 下一篇:字符识别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