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定量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5652.0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余继峰;刘天娇;贾海波;曹慧涛;王亚东;张典栋;胡晓珂;杨海盟;姜梓豪;魏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G06F30/2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层垂 非均质性 定量 测定 方法 系统 介质 设备 终端 | ||
本发明属于地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定量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包括: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主成分分析、频谱分析,并利用自适应变时窗进行周期性曲线拟合,从而计算出级差绝对值、均质系数绝对值,提取振幅和频率在内的非均质性参数;结合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结果综合表征储层垂向非均质性,以此反映储层的地质属性;其中所述频谱分析包括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本发明弥补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垂向上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困难,提供一种准确、实用和易于推广的储层垂向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储层的垂向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在国内外未见授权专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定量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储层非均质性是指地层的基本性质,包括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不均一性。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可以分为微观非均质性和宏观非均质性。目前进行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的方法包括薄片观察、孔渗实验获得各种非均质性参数,通过录井岩心观察分析宏观沉积构造和沉积现象描述、沉积微相研究等。而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认识,目前还集中在对不同参数的评述表征上,非均质性地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缺乏标准工作流程、量化程度不足、未以动态指标纳入评价预测体系,以及对多影响因素下的关键控制因素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由于复杂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都不能用来独立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需要将各种储层信息有效融合。
地球物理测井是油田勘探开发中获取地层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常规手段,能够获取钻井剖面的地质体岩性、物性的连续变化特征。垂向非均质性表现在测井曲线上即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值、频率等发生变化。因此,各种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是对地层属性在钻井剖面发生变化的综合体现。传统的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只是从某一方面对非均质性进行评价,特别是集中研究渗透率非均质性,而忽略其他综合因素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测井参数是储层性质的综合反映,各种测井观测值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储层特征的差异,某一测井曲线值的变化其内在原因是储层的性质(岩性、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结构、孔隙流体的性质)的变化,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非均质性的强弱。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定量测定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认识,目前还集中在对不同参数的评述表征上,非均质性地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缺乏标准工作流程、量化程度不足、未以动态指标纳入评价预测体系,以及对多影响因素下的关键控制因素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
(2)由于复杂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都不能用来独立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需要将各种储层信息有效融合。
(3)传统的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只是从某一方面对非均质性进行评价,特别是集中研究渗透率非均质性,而忽略其他综合因素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等非均质储层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储层精细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困难,尤其在油田开发后期,储层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高度分散,造成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储层非均质性的评价方法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现有的定性-半定量技术在精细评价储层非均质性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有关非均质性的定量分析,主要还是通过计算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等单一参数来表征,如何选取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来定量评价成为难点。另外,除了泥岩和砂砾岩,一些特殊岩性的储层(例如火山岩储层、礁滩相储层)具有复杂的孔渗关系,储层渗透率精细解释与定量预测难度较大,目前多借用碎屑岩表征参数和表征方法,致使储层非均质性难以定量表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