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复合诱食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5350.3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5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艾庆辉;王震;王修能;李金宝;刘勇涛;姚传伟;麦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22;A23K20/111;A23K20/163;A23K10/30;A23K20/158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马赟斋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黄鱼 幼鱼 水温 养殖 复合 诱食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诱食剂,包括含大麻二酚的复合物和低温磷虾粉,两者等质量复配,所述含大麻二酚的复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大麻二酚0~2.5%,但不为零;微晶纤维素0~25%;其余为面粉。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诱食剂的应用以及包含所述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诱食剂的水产饲料。本发明提供的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改善了低水温养殖中大黄鱼幼鱼的摄食量,使得幼鱼摄入足够的营养,从而改善生长性能以及抗氧化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添加剂及其应用,尤其涉及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复合诱食剂。同时,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诱食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麻二酚(CBD)是一种从大麻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成分,其分子式为 C21H30O,性状表现为白色至淡黄色树脂或结晶,熔点为66℃~67℃,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当前在我国的提取原料主要为国内允许种植的工业大麻,原料来源广泛。医学研究表明,CBD具有治疗厌食症、神经疾病、调节免疫力、缓解疼痛和调节脂代谢的生理作用。
低温磷虾粉是将磷虾捕捞后,粉碎压榨低温干燥所得的全虾粉,对鱼类具有强效的诱食性,目前作为一种常见原料广泛应用于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中。
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在分类上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Perciformes),黄鱼属(Larimichthys),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自上个世纪 60-80年代,大黄鱼苗种培育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大黄鱼养殖产量也不断节节高升,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大黄鱼年养殖产量已达到22.55 万吨,位居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首位。
但,在我国大黄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得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得问题,首先,目前水产饲料行业长期面临着鱼粉鱼油等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阻碍了大黄鱼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节约优质原料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饲料中使用高比例植物性原料替代鱼粉鱼油被广泛应用。但高比例植物油饲料投喂一段时间后,除影响鱼类免疫力、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消化酶活力和生长性能外,还显著抑制了鱼类的摄食。其次,在水温低于23℃后,大黄鱼食欲显著下降,对高比例植物油饲料的摄食量极低。养殖从业者不得不使用冰鲜鱼打浆投喂,浪费渔业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为提高鱼类对高比例植物油饲料的摄食,鱼类营养学家进行了多项研究,提出了脂肪酸平衡、植物源替代鱼油最适比例和开发诱食剂等多种改善措施;但对于低水温期提高大黄鱼对高比例植物油饲料摄食量的研究仍鲜见报道。因此,开发一种提高大黄鱼在低水温期对高比例植物油饲料摄食量的诱食剂对于缓解行业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低水温养殖中的大黄鱼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复合诱食剂。
本发明中,一种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诱食剂,包括含大麻二酚的复合物和低温磷虾粉,两者等质量复配,所述含大麻二酚的复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大麻二酚(CBD)0~2.5%,但不为零;
微晶纤维素0~25%;
其余为面粉。
进一步地,所述含大麻二酚的复合物中,大麻二酚(CBD)0.5~2%,微晶纤维素0.5~12.5%,其余为面粉。
更进一步地,所述含大麻二酚的复合物中,大麻二酚(CBD)0.5~1.5%,微晶纤维素0.5~12.5%,其余为面粉。
进一步地,所述CBD、微晶纤维素和低温磷虾粉的分析纯度不低于98%。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复合诱食剂的应用。
具体地,涉及大黄鱼幼鱼低水温养殖复合诱食剂在制备大黄鱼饲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 下一篇:浸没式液冷散热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