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建筑三维模型技术的工程施工智能云管理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5086.3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8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百胜数源工程技术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Q10/06;G06Q50/08;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常科学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南路6***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建筑 三维 模型 技术 工程施工 智能 管理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BIM建筑三维模型技术的工程施工智能云管理平台,该基于BI M建筑三维模型技术的工程施工智能云管理平台包括构件数量获取模块、构件信息获取模块、施工现场图像采集模块、信息整合模块、生产构件信息采集模块、生产构件预制孔基本信息获取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和远程控制终端,通过对该建筑工程构件的采购、对各采购的生产构件对应的信息和各生产构件各预制孔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管理,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没有对施工材料采购过程进行管理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材料现场加工造成的浪费和加工材料对施工区域环境的污染,实现了施工现场的规范化和可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管理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基于BIM建筑三维模型技术的工程施工智能云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在建筑工程数目的不断增加和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管理。
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主要集中于对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等进行管理,并没有对施工前对应的需求材料进行管理,因此,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没有对施工材料采购过程进行管理,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比较繁琐,一方面,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现场进行材料加工,无法避免材料的浪费和加工材料对施工区域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无法实现施工现场的规范化和可控化,进而无法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现提出针对装配式建筑构件采购和使用前质量检测的一种基于BIM建筑三维模型技术的工程施工智能云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建筑工程施工构件的智能管理;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建筑三维模型技术的工程施工智能云管理平台,所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分别与构件信息获取模块、生产构件信息采集模块、生产构件预制孔基本信息获取模块和远程控制终端连接,构件数量获取模块与构件信息获取模块连接,信息整合模块分别与构件信息获取模块、施工现场图像采集模块和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所述构件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建筑对应的构件数量,进而根据该建筑对应的BIM三维模型,获取该建筑BIM三维模型对应的构件数量,并将该构件记为模型构件,进而将该建筑BIM三维模型中的各模型构件按照预设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2,...i,...n;
所述构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建筑BIM三维模型中各模型构件对应的信息,其中,模型构件信息包括模型构件对应的基本信息、模型构件对应的尺寸信息和模型构件对应的预制孔信息;
所述施工现场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该建筑对应的施工现场进行图像采集,进而利用无人机搭载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该建筑对应的施工现场进行扫描拍摄,进而获取该建筑施工现场对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所述信息整合模块用于将该建筑各模型构件与该建筑施工现场对应的三维立体图像进行信息整合,进而通过第三方网站生成该建筑各模型构件对应的构件对应的装配视频;
所述生产构件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该建筑生产构件对应的信息,进而获取该建筑构件供应商提供的生产构件数量,并将各生产构件按照各模型构件的编号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2′,...i′,...n′;
所述生产构件预制孔基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建筑各生产构件各预制孔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而将各生产构件对应的预制孔按照预设顺序进行编号,依次标记为1,2,...j,...m;
所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用于对各生产构件对应的信息和各生产构件预制孔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百胜数源工程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百胜数源工程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央量子空调系统
- 下一篇:天然气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