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5050.5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祁志福;厉宸希;骆周扬;申震;徐翼苏;杜长庆;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疏水 氧化 泡沫 聚热式 太阳能 海水 淡化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层(1)、隔热层(3)、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其中吸水层(1)两端均穿过隔热层(3)后浸没在水体(2)中,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位于隔热层(3)上方,吸水层(1)中部位于隔热层(3)和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之间;隔热层(3)充满储水装置(6),隔绝水体(2)和空气;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为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层(1)中部下方紧贴隔热层(3),吸水层(1)中部上方紧贴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吸水层(1)为滤纸或吸水性较好的布类材料;隔热层(3)为聚苯乙烯泡沫。
3.一种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层(1)、隔热层(3)、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和覆盖装置(5);其中吸水层(1)两端均穿过隔热层(3)后浸没在水体(2)中,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位于隔热层(3)上方,吸水层(1)中部位于隔热层(3)和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之间;隔热层(3)位于水体(2)表面,隔热层(3)的表面积小于水体(2)的表面积,露出部分水体(2);储水装置(6)顶部设有覆盖装置(5),覆盖装置(5)完全遮盖储水装置(6);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为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层(1)中部下方紧贴隔热层(3),吸水层(1)中部上方紧贴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吸水层(1)为滤纸或吸水性较好的布类材料;隔热层(3)为聚苯乙烯泡沫;覆盖装置(5)为玻璃片或PMMA盖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覆盖装置(5)呈倾斜角度放置。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的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用作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当光吸收面积大于水蒸发面积时,蒸发区域周边产生的热量集中到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中心的蒸发区域;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的制备方式为:首先将泡沫铜表面氧化成黑色CuO,然后用GeNPs溶胶粘覆在黑色CuO表面,最后用三氯硅烷处理经过表面氧化和溶胶粘覆后的泡沫铜,使表面疏水;
步骤2、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吸收太阳光热量后,将热量传递到吸水层(1)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内泡沫铜中相互连通的孔排出;
步骤3、采用收集装置收集蒸汽,得到冷凝淡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光吸收面积为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的尺寸,水蒸发面积为吸水层(1)的尺寸。
8.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的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用作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当光吸收面积大于水蒸发面积时,蒸发区域周边产生的热量集中到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中心的蒸发区域;表面疏水且附有GeNPs涂层的氧化泡沫铜的制备方式为:首先将泡沫铜表面氧化成黑色CuO,然后用GeNPs溶胶粘覆在黑色CuO表面,最后用三氯硅烷处理经过表面氧化和溶胶粘覆后的泡沫铜,使表面疏水;
步骤2、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吸收太阳光热量后,将热量传递到吸水层(1)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光吸收层及聚热层(4)内泡沫铜中相互连通的孔排出;
步骤3、蒸汽到达覆盖装置(5)后冷凝形成冷凝淡水,部分冷凝淡水通过收集装置收集,剩余冷凝淡水沿覆盖装置(5)的倾斜方向回流至水体(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疏水氧化泡沫铜的聚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结构的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覆盖装置(5)的倾斜角度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0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