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硬件粘结到车辆玻璃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4080.4 | 申请日: | 2016-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塞勒斯·A·安德森;托马斯·Q·查斯特;高骁;凯瑟琳·S·谢弗;叶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71/00;C09J4/06;C09J4/02;C09J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牛海军 |
地址: |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邮政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件 粘结 车辆 玻璃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将硬件粘结到车辆玻璃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将硬件粘结到玻璃或其他基底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使用引物、混合、固定或高压灭菌。这些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将粘合剂层设置在硬件或车辆玻璃中的任一者的粘结表面上,该粘合剂层包括在环境条件下尺寸上稳定的可固化组合物;在将粘合剂层设置在粘结表面上之前或之后,用紫外线辐射照射粘合剂层以引发可固化组合物的固化;将硬件放置成通过粘合剂层粘结到车辆玻璃;以及允许粘合剂层固化。
本申请是PCT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6月1日,PCT国际申请号为 PCT/US2016/035170、国家申请号为201680032537.3并且发明名称为“将 硬件粘结到车辆玻璃的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结构粘附到玻璃表面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将结构(例 如,硬件)粘附到车辆和/或建筑(下文称为车辆/建筑)玻璃表面的方法, 并且甚至更具体地涉及将硬件(例如,托架)粘附到车辆玻璃表面(诸如 汽车风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玻璃风挡玻璃有许多功能。一个功能是保护汽车的乘员免 受风和空气携带碎片的影响。另一个功能是赋予车辆结构强度。还存在风 挡作为各类可附接装置(包括反射镜和传感器)的基底的用途。新技术导 致这些装置随时间推移变得更多且更复杂。这些汽车装置可包括雨水传感 器、多功能相机、防碰撞传感器和车道偏离相机。
为了适应这些装置,汽车制造商(即,原始设备制造商或“OEM”) 试图合并装置功能以节省空间并且使对驾驶员和其他乘员的视觉障碍最小 化。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将这些装置安装到大托架,该大托架粘结到风挡的 上中心部分。这些托架的增加大小以及所承受的重量带来了对将这样的硬 件永久地粘附到玻璃基底的新技术挑战。
常规上,托架与玻璃的粘结与风挡制造过程同时进行。在制造汽车风 挡时,薄的聚合物支撑层(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夹在两层钢化玻璃 之间。然后使用高压釜工艺(即,使用热和压力的专门烘箱)将这些层彼 此融合以活化PVB层以将玻璃层粘结在一起。相同的高压灭菌工艺已用于 使用热固化粘合剂将托架附接到玻璃表面。这些粘合剂通常需要一定的压 热温度、压力和时间曲线来达到所需的最终粘结强度。为了使成本最小 化,许多风挡被装入单个高压釜中,并且该过程分批执行。
然而,现代汽车中使用的较大托架可能造成制造困难。由于它们的大 小,它们需要在高压釜内的风挡之间有更大的间距。由于较少的风挡可以 装入每个高压釜中,因此效率降低,从而导致能量浪费,生产量降低,并 且最终导致成本增加。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制造商已经探索了允许在高压灭菌后粘结 托架的替代粘结解决方案。然而,这些解决方案相对于初始粘结强度和/或 所需固化时间提出其自身的技术挑战。例如,传统的液体粘合剂通常需要 混合并使用引物来粘结到玻璃。基于湿固化或双组分可固化聚氨酯的许多 粘合剂也缺乏防止粘结的硬件在固化期间沿着风挡滑动所需的即时生坯强 度。因此,在固化时可能需要将硬件夹紧或粘贴到玻璃上,这是麻烦的做 法。
替代的粘合剂溶液,诸如在美国专利No.8,506,751(Vandal等人)中 描述的那些粘合剂溶液需要在将粘结粘合剂施加到硬件之前对其进行冷 藏。然而,对粘合剂进行冷藏储存的需求再次使工艺流程复杂化,并带来 额外的成本。
发明内容
虽然这些问题是在汽车上下文中描述的,但也可能与其他车辆市场有 关。相邻的车辆市场可包括例如飞机和航海应用。
根据本发明,将硬件粘结到玻璃的方法可以克服上述困难(例如,不 需要使用引物、混合、固定或高压灭菌),并且由本发明产生的工艺流程 可以减轻风挡和其他玻璃制造商所面临的主要难处。因此,本发明可被视 为涉及用于将硬件和装置安装到玻璃基底表面的更有效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