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炭炉生产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1351.0 | 申请日: | 202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田森林;杨芬;赵群;张秋林;杨皓;杨鹏;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1/04 | 分类号: | C01B21/04;C01B3/50;C01B32/40;C01B3/56;C10L3/00;C01B23/00;C01B1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张玉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炉 生产 氢气 氮气 一氧化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兰炭炉生产氢气、一氧化碳、氮气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兰炭尾气分离液体物质后得到原料气,采用工作压力‑0.05~0.1MPa变压吸附分离原料气,吸附塔低压解吸端获得水、二氧化碳、不饱和烃类、酚类气体、C2+、甲烷为循环气,吸附塔高压端获得氢气、氩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为产品气,将循环气送入兰炭燃烧室作为燃料,同时送入富氧空气作为助燃剂,生产得到氢气、一氧化碳、氮气。本申请通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原料气,有效降低能耗,通过准确控制燃料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实现兰炭炉燃烧室火焰长度控制与温度分布均匀,本申请能够有效减少气体废弃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冶金、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减少气体废弃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的兰炭炉生产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张宝珠等CN108977244A公告了一种富氧改性兰炭尾气制备液化天然气的方法。首先利用富氧气体对兰炭尾气进行富氧改性,经湿法脱硫后增压,然后预净化脱除改性兰炭尾气中的焦油、萘、苯;接力增压后变换精脱硫进行甲烷化反应,得到合成气;对合成气依次脱碳、干燥脱水、深冷液化,最终制得液化天然气。预净化及深冷液化所得再生气混合后可作为锅炉房燃料气。兰炭尾气富氧化改性后,降低氮气的含量,提高尾气中CH4,CO,CO2对后续合成甲烷化有利的组分含量,进一步降低整个LNG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制备过程中能量循环利用,既能减少废气排放,又能充分利用装置自身的能量与热量,节能环保,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何巨堂CN103074133A公开了一种内热式煤干馏过程外排煤气加工方法,基于以CO2为燃烧过程控温组分的煤炭化工艺,煤干馏过程使用的氧化剂是富氧气和CO2气的混合物,外排煤气主要由H2、CO、CH4、CO2、H2O等组成,该煤气经过脱CO2过程成为第一脱碳气TT1Q,使用第一脱碳气TT1Q联产H2和LNG,H2供煤焦油加氢过程使用,从而构成内热式制兰炭、焦油加氢、煤气制H2和LNG组合工艺。由于制取LNG的过程同时就是提纯H2的过程,该过程具备高度的经济性,特别适合于内热式干馏制兰炭、焦油加氢、煤气联产H2和LNG的组合过程。二氧化碳作为调节炉气温度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其作为氧化剂的思路却难以执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俊学等CN101250419B公告了煤气内热低温干馏方法,将富氧或纯氧在炉外燃烧器中与燃烧煤气产生高温废气,作为煤干馏所需基础热源;将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和干馏过程产生的脱除焦油后的冷煤气混合,配制成温度为680-810℃的高温循环气;将高温循环气鼓入内热式煤干馏炉,对炉内的煤进行无氧化或弱氧化加热,实现循环部分煤气的无燃烧循环。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煤气中的氮含量,提高煤气的热值,提高焦油收率,改善兰炭质量。但采用富氧条件煤干馏过程中的燃烧不均匀及局部烧结问题也是类似工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也导致兰炭炉大型化过程出现巨大困难。
根据以上发明专利可以看出,有意识的准确控制燃料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含量来控制燃烧室的工作温度与温度均匀分布,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是一种常用技术,但-0.05~0.1MPa的低压环境实现兰炭尾气分离氢气、氮气、一氧化碳是很困难的,通常工艺都是在较高压力下实现分离,能耗成本较大,发明人发明了专门的吸附剂来实现低压低成本分离。
富氧作为助燃剂,用高热值燃料直接燃烧,容易让燃烧流道温度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烧结现象,准确控制燃料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可以实现兰炭炉燃烧室火焰长度控制与温度分布相对均匀,则是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才发现的,特发明以下方法来获得氢气、一氧化碳、氮气混合气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1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双刃铣刀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控液冷板及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