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0667.8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彭彦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溪赛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陈晨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循环 养殖 单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及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包括位于同一个整体结构中的供水渠、鱼池和水处理功能池,所述供水渠与所述鱼池之间设有可开闭的闸口,所述鱼池设有多个,每个鱼池的底部设有底排污口,所述底排污口与集污池连通,每个所述鱼池均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水处理功能池连通。具有如下优点:避免了管道式供水带来的问题;方便鱼体转运;方便鱼体收获;系统集成化设计,提高系统整体效率;采用双循环设计,降低系统运行风险,循环水与流水养殖的功能性转换;减少无效土地占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水产养殖多采用循环水养殖,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或装置主要有以下缺点:
一、管道式供水,使用管道多。具体缺点有:1、管道的每一个转弯、变径、喷嘴、连接处,都会造成水头损失,提高系统运行能耗;2、管道输水过程中会产生压力变化,导致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释放,造成气穴、气蚀等现象,产生噪音、损坏设备,对运行带来隐患,增加维修维护成本;3、循环水养殖过程中,一旦某区域产生废物沉积,局部厌氧环境下容易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硫化氢微溶于水,但在管道压力的作用下,溶解率大大提高,经管道传输至鱼池后,因压力变小而释放,造成鱼类中毒死亡,这是循环水养鱼经常出现的事故。
二、各个水处理功能区/设备独立于水产养殖系统,通过管道与养鱼池连接,导致水循环效率低、建设成本高、运行能耗高。
三、大多采用单循环设计。单循环可靠性低,循环速度慢,同时系统维修维护、或者因意外导致的停机等情况出现时就要停止运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风险隐患。
四、无法实现循环水与流水养殖的功能性转换,生产操作时,如分鱼、转运、收获等,均需要打捞鱼出水,对鱼造成损伤,也给操作带来难度。
五、占用土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包括位于同一个整体结构中的供水渠、鱼池和水处理功能池,所述供水渠与所述鱼池之间设有可开闭的闸口,所述鱼池设有多个,每个鱼池的底部设有底排污口,所述底排污口与集污池连通,每个所述鱼池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水处理功能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渠与所述鱼池之间还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位于鱼池内的一端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排污口处设有底排污器,所述底排污器的进水口通过所述底排污口与所述鱼池连通,所述底排污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集污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鱼池之间无隔离物或设有隔离网、隔离墙或隔离板;
当设有所述隔离墙或隔离板时,在所述隔离墙或隔离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或在所述隔离墙或隔离板的下部设有透水孔;或同时在所述隔离墙或隔离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在所述隔离墙或隔离板的下部设有透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水处理功能池包括泵池、脱气池、分水池、固定生物滤池、移动生物滤池、紫外杀菌池、集污池和微滤池,所述模块化循环水养殖单元包含上循环系统和下循环系统,所述上循环系统的水循环为:泵池-脱气池-分水池-供水渠-鱼池-固定生物滤池-移动生物滤池-紫外杀菌池-泵池,所述下循环系统的水循环为:脱气池-分水池-供水渠-鱼池-集污池-微滤池-脱气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溪赛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本溪赛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0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