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容物填充系统中的初始菌确认方法以及无菌性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9309.5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睦;和田唯子;玉川隆一;时元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B55/10 | 分类号: | B65B55/10;B65B55/04;B65B55/02;B65B43/42;B65B1/04;B65B3/04;B65B7/28;B65B57/00;B67C7/00;C12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孟伟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容 填充 系统 中的 初始 确认 方法 以及 无菌 验证 | ||
本发明提供内容物填充系统中的初始菌确认方法以及无菌性验证方法,首先,在不利用容器杀菌装置(13)对瓶(30)进行杀菌的情况下将瓶(30)传送到填充装置(20)中,使用填充装置(20)向瓶(30)内填充培养基。接着,使用盖体安装装置(16)用盖体(33)封闭瓶(30)。其后,验证在瓶(30)内的培养基中是否有菌的存活或繁殖。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780015334.8,申请日为2017年3月7日,发明名称为“内容物填充系统中的初始菌确认方法、内容物填充系统的验证方法和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物填充系统中的初始菌确认方法、内容物填充系统的验证方法和这样的验证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下述无菌填充系统是广为人知的,该无菌填充系统是在无菌环境下在杀菌后的容器(PET瓶)中填充杀菌后的内容物,其后将容器利用盖体封闭的系统。具体地说,在无菌填充系统中,将成型后的容器供给至无菌填充系统中,在无菌填充系统内向容器喷淋作为杀菌剂的双氧水溶液。其后将容器干燥对其进行杀菌,接着将内容物无菌填充至容器中。作为其他方法,还存在下述方法:在容器成型时向容器的内表面滴加少量的杀菌剂,将口部密封,利用气化的杀菌剂(过氧化氢)的蒸气对容器的内表面进行杀菌,将该杀菌后的容器供给至无菌填充系统中,在无菌填充系统内对容器的外表面进行杀菌,之后将口部开封,无菌填充内容物。
另外,例如在无菌填充系统的初期阶段,在实际开始容器的填充之前需要确认是否可确保系统的无菌性。因此进行了确认系统的无菌性的各种检测。在进行了这样的各种检测之后,为了在最终阶段对无菌填充系统的无菌性进行综合评价,进行了使用填充有培养基的容器的评价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在容器中填充灭菌处理后的培养基来验证容器的无菌性水平的方法。
但是,还要考虑在无菌填充系统中容器或盖体从一开始就被污染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使用无菌填充系统将内容物无菌填充到容器中,在完成后的饮料制品的内部也可能有菌的繁殖,因而需要例如增加杀菌剂的量等措施。因此,预先精确地掌握容器或盖体被菌污染到何种程度、或者容器或盖体的初始菌数(在填充前附着于容器或盖体的菌数)是很重要的。
另外,通常,在使用这样的培养基的检测中,出于能够检测出大致全部菌的原因,作为培养基使用中性培养基(pH=6以上且为8以下)。通过使用中性培养基,无论由无菌填充系统填充的内容物是哪一种类的均能够应对。但是,实际上,由无菌填充系统填充的内容物有时也被限定于特定的种类。这种情况下,进行用于检测出全部菌的检测会对系统施加超出必要的负荷,而使设备、药剂、能量等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69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始菌确认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在内容物填充系统中使用实际的制造设备精确地掌握附着于容器或盖体的初始菌。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内容物填充系统的验证方法和培养基,该方法通过使用与由内容物填充系统填充的内容物相当的适当的培养基而能够抑制设备、药剂、能量等所需要的成本。
本发明涉及一种初始菌确认方法,其是使用内容物填充系统对容器的初始菌进行确认的初始菌确认方法,该内容物填充系统具有:对上述容器进行杀菌的容器杀菌装置、向上述容器内填充内容物的填充装置、以及将上述容器用盖体封闭的盖体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备下述工序:在不利用上述容器杀菌装置对上述容器进行杀菌的情况下将上述容器传送到上述填充装置中的工序;使用上述填充装置将培养基填充到上述容器内的工序;使用上述盖体安装装置将上述容器利用上述盖体封闭的工序;以及验证在上述容器内的培养基中是否有菌的存活或繁殖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