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8674.4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肖艳;吴潇;吴建中;李鑫;朱琛琦;尹尚;张黎明;林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乘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5/06 | 分类号: | B05D5/06;B05D7/14;B05D1/38;B05D3/04;B05D3/02;B05D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马思恒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套色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车身预处理后,对车身缝隙处涂密封胶进行密封;S2、对套色区进行套色色漆喷涂;S3、将车身送入烘干室,对密封胶、套色色漆进行烘干;S4、电泳打磨车身后,对套色区通过遮蔽物进行遮蔽;S5、对主色区喷涂主色漆;S6、对主色漆进行烘干,烘干后去除套色区的遮蔽物;S7、整车车身喷涂清漆;S8、整车清漆进行烘干,烘干后整车精饰检查。该种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更加简单、能耗小、成本低,分色线处质量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涂装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汽车外观要求也不断提高,各种套色车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套色车凭借双色漆膜靓丽的外观,越来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套色车的车身的工艺较单色车复杂,套色工艺占用常规喷涂产线的产能,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如图1所示为现有套色车身喷涂工艺,至少包括以下工艺步骤:车身预处理、车身缝隙涂胶密封、车身烘干、电泳车身打磨、主色漆喷涂(整车喷涂)、主色漆预烘干、主色漆表面清漆喷涂、清漆烘干、精饰检查后再进入套色喷涂先进行套色喷涂(图1中虚线框内为套色喷涂线)。现有的套色喷涂工艺是在传统单色车喷涂线上增加了一条套色喷涂线,整体成本较高,工艺路线复杂,整个工艺过程中需要多次烘干,能耗很大、碳排放高。
而且现有主色漆喷涂步骤中均是采用全车身喷涂,然后全车身喷清漆,最后在主色漆的外表面的套色区进行套色,然后在套色漆膜表面喷涂清漆,由于套色区的底部存在清漆层、主色漆层,这样就导致套色区与主色区的分色线处的漆膜存在膜厚差(分色线膜厚差≥70μm),从视角角度看上去易出现锯齿,摸起来有阶梯式触感,因此分色线通常设置在车身内侧、车门边框、车身交界处等位置,从而降低视觉、触觉的差异;而如果主色区单独局部喷涂(套色区不喷涂主色漆),则需要对套色区进行遮蔽,主色区喷清漆的时候,清漆的漆雾容易飘逸并附着在套色区,清漆的漆雾颗粒较大且易固化,后续还需要对套色区进行打磨作业,打磨作业工作量大、时间长、极大的增加了成本。目前一些豪车的车身套色后,分色线处没有膜厚差、也不存在阶梯式触感,但是这些豪车的套色工艺更加复杂,在现有套色工艺之后,对分色线处进行全车打磨,全车打磨之后再次全车喷清漆,从而消除分色线处的膜厚差,这种套色工艺成本非常高,能耗非常大,占用大量喷涂产线的产能,仅能针对少量豪车车身处理,无法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复杂、能耗大、成本高、分色线处质量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能耗小、成本低、分色线处质量好的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该种套色工艺生产线直接在现有的车身喷涂产线上进行改造而成,使得现有的车身喷涂产线既能喷涂单色车身,也能喷涂套色车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身套色涂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车身预处理后,对车身缝隙处涂密封胶进行密封;
S2、对套色区进行套色色漆喷涂;
S3、将车身送入烘干室,对密封胶、套色色漆进行烘干;
S4、电泳打磨车身后,对套色区通过遮蔽物进行遮蔽;
S5、对主色区喷涂主色漆;
S6、对主色漆进行烘干,烘干后去除套色区的遮蔽物;
S7、整车车身喷涂清漆;
S8、整车清漆进行烘干,烘干后整车精饰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乘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乘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8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