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注水驱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7410.7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友;田仲强;吴晓东;李洪阳;闫秀涛;李明捷;刘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华海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0;E21B47/06;E21B49/00;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1 | 代理人: | 张平平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渗透 油藏 破裂 压力 注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注水驱油的方法。针对低/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采用智能化软件在线实时动态监测并自动控制注水压力、注水量及温度,使地层形成大量的微裂缝,微破裂压力下注水,使地层充满微裂缝,若部分微裂缝与天然裂缝串联形成高渗通道时,立即注入堵剂进行封堵,最终的结果是地层充满微裂缝,注入水能轻易注入,同时又不会沿着高渗通道突进,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注水驱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低渗、低孔、渗流阻力大的特征,矿场表现出的特征为“注不进、采不出”,开发上反映出油井单井产量低、产能递减快、稳产难度大、能量难以补充和采收率低的特征。
常规的办法是对低/特低渗透油藏的地层进行压裂改造,就是在地层内部压开形成人工裂缝,提高地层导流能力,该方法虽然能够短期达到增产的目的,但易形成高渗通道造成水淹,长期看达不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目前,低/特低渗透油藏的产能、流入动态、渗流特征、压裂方式和井型选择都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对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的水驱技术未曾得到研究,是该研究领域里面的一项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低/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设计一种全新的注水工艺,旨在地层岩石微破裂压力附近注水,使地层保持在微裂缝状态,并对已形成的少量沟通裂缝实施深部封堵,之后二次开展微破裂压力下注水,以此往复,最终在地层中形成大量的微裂缝立体网,达到提高波及体积和采收率的目的的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智能注水驱油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注水驱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地层参数;
S2:将获取的地层参数输入至自动化研判软件中,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机理由自动化研判软件依据内部模型编程,判定地层是否存在高渗通道;
S3:没有存在高渗透通道条件下,控制液压增压泵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使地层产生微裂缝,并保持压力在微裂缝状态下继续注水,达到提高地层能量和扩大扫油体积的目的,存在高渗透通道或连续注水形成了高渗透通道条件下,根据自动化研判软件,人工选择不同类型堵剂,自动调节堵剂注入量,将高渗透通道封堵,自动化研判软件控制液压增压泵的压力和排量在非高渗透通道方向开启新的微裂缝;
S4:自动化研判软件通过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测注入压力、注水流量和堵剂注入量动态参数,若部分微裂缝再次串联形成优势通道,则再次进行封堵,以此往复,直至油水井间形成大量的微裂缝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地层参数包括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初始地层压力、埋深和岩石物性参数、地层温度和油藏平均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研判软件包括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缝网模型、优势通道体积计算模型、实时监控模块、自动化调控模块和核心处理模块,所述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缝网模型、优势通道体积计算模型、实时监控模块和自动化调控模块均与核心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自动化研判软件包括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缝网模型:判断地层是否存在高渗通道;
所述优势通道体积计算模型:根据形成的高渗通道,对高渗通道进行计算,自动调节堵剂注入量;
所述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测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动态参数;
所述自动化调控模块:包括地层参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显示转速(r/min)、压力(Mpa)和流量(ml/d),自动一键优化、停止、暂停、转速调节、注入量调节、选择堵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华海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州华海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7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